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音乐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人类社会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洪荒时代。在还没有产生语言时,人类就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统一节奏的劳动号子和相互间传递信息的呼喊,这便是最原始的音乐雏形;当时的人们在庆贺丰收和分享劳动成果时,往往用敲打石器、木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悦、欢乐之情,这便是原始乐器的雏形。
  每当人们在欣赏音乐或者观看音乐表演的时候,心情总会跟随音乐旋律的改变而浮动,甚至有时候身体都会跟随音乐翩翩起舞。而当人们在欣赏欢快的音乐时,人们心情也会随着高兴起来,当人们在欣赏悲伤的音乐时,心情就会变得沉重。这就是人的音乐性的一种表现。
  每一部单独音乐作品只体现出生活的某些方面,主要是人的精神生活。但是艺术是通过个别反应一般的,因此,不论是对自然描写,还是表现人的性格、情绪和行为,只要是音乐所能表达的一切,归根结底都反映了社会的生活。[1]这充分说明,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不仅仅是美的体现,更体现了社会的生活,人生的真谛。同时,音乐又能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净化着人们的心灵,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所以,加强音乐教育,对于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思想品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的素质教育。它在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它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全面发展的作用。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表现能力以及初步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这一点上,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
  在中小学加强音乐教育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同时也对科学文化教育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小学时期正是学生大脑发育、思维定型以及思想道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音乐教育在这段时期,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学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需要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音乐恰恰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孔子、沈括、马克思、列宁、爱因斯坦、托尔斯泰、歌德等,他们除了有超群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视野和惊人的毅力外,还都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不仅从音乐中获得了高尚的娱乐,美的享受,同时他们惯于在诱发灵感的音乐中,凝聚自己熟虑的科学构想,使自己的思维得到充分的活动和梳理,把思维引向深处。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他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1.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通过歌曲演唱、乐器演奏、一边唱歌一边跳舞等活泼丰富及各种各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全身各种器官都能活跃起来,在提高兴趣和注意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记忆力的提高。并且,音乐能改变人的情绪,听一些轻松愉快的抒情乐,能使我们浑身放松,精神愉快,对改善记忆有着极显著的效果。诚如马克思所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
  2.音乐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促进学生对时间知觉的发展。音乐是一门节奏性很强的学科,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最易感受到的便是那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乐感。这时,教师应注意教会学生从身体的协调动作、肌肉反映上去感觉、体验节奏,并运用到乐理中去,增强学生的节奏意识。学生的节奏感增强的同时,对他们今后把握好学习和工作的节奏,劳逸结合有非常大的帮助。
  3.中小学音乐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相关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有关事物的联想,例如:通过让学生欣赏《草原之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优秀作品,让学生尽情畅想草原之夜的独特和莫斯科郊外的异域风光,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时加强音乐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成绩的提高,使学生更加容易、丰富的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可以“育德”
  音乐是情感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人们对音乐产生强烈的情绪时,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善的观念这一基本目标包括真实、美和正义三个部分。教育是实现善的观念和根本途径。“用体育锻炼身体,用音乐陶冶心灵”是柏拉图通过教育实现其理想国的基本课程之一,柏拉图认为,音乐在教育中的功能在于,音乐的“韵律”及“和谐”是触及儿童灵魂的通道。音乐“使他们的行为优美,使受到正确教养的人具有高尚的灵魂……凡是接受过这种内心陶冶的人都能敏锐地察觉出艺术或自然中的遗漏与错误。”[2]
  1.音乐能够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操。我国作曲家冼星海的大型声乐曲《黄河大合唱》,通过体验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充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辉形象,给人一种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奉献祖国的精神。
  2.音乐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当我们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曲家的灵魂,体味到音乐的感情。比如:《国际歌》的庄严、《天鹅湖》的优雅、《黄河怨》的悲情、《步步高》的欢乐等等。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从失去母爱的孩子口中唱出,曾使千百万个孩子和电影观众流下同情的泪水。大型音乐组曲《长征组歌 》,以优美壮阔的旋律,再现工农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不畏艰险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那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革命情操,无不催人泪下,使人奋发。
  3.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认为:音乐可以“正身行、广教化、美风俗”。优美高尚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高尚情操。声情并茂的音乐艺术是塑造中小学生灵魂的有力手段,对中小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使他们在思想、道德、性格、情操、修养各方面发生变化,从而培养一种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
  音乐是一门最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当优美、健康的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的节奏、旋律产生共鸣时,便会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而感情的丰富同时也会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中小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和人格的树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中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对音乐的感觉是人类一切最有价值的能力之一,它并不是高度专业化的单一能力,而是一种与广阔的文化领域有着自然密切关系的能力。音乐才能极高的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而且多才多艺,特别是文学和美术方面尤为突出,他们往往具有优雅的语言表达能力。[3]
  1.学习音乐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的文化。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五十六个民族长期耕耘在这块土地上,各自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文化。我们在平时应多接触一些自己民族的音乐艺术,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我国的民族风情,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学习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对国外音乐的了解以及学习兴趣。国外名曲,我们也应该多了解、欣赏一些。这样不仅仅使学生了解了外国音乐,同时也使学生的视野走向了世界,这就是学生了解、接触世界的开始。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好奇,当他们了解到越来越多的知识的时候,对于知识的饥渴,对于文化的需求,会越来越多,从而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如何让音乐教育更好的辅助中小学教育
  音乐是艺术中的艺术,是美的巅峰,它以旋律和节奏直接冲击人的心灵、情感和思想,给人以震撼,给人以美的享受。音乐通过音符与节奏作用于人的思想情感,它比最好的演讲家更易激发人的情感、悲哀、欢乐等。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美好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情操进行潜移默化地改造。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本质与教育的本质无根本区别,所不同的是音乐教育它更强调音乐是通过听觉影响人的感觉,使人在音乐美感的愉悦和享受过程中使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得以净化。音乐是人类的精神产品,在这个意义上,音乐教育的本质与教育是一致的。
  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对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辅助作用,是我国基础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明确音乐教育的目标可大大减少在音乐教育和教学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或不该出现的某些短期行为而产生的音乐教育的“负效应”。[4]
  音乐教育不论从自身还是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说,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教学的同时,就会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在学校教育中,音乐教育必不可少,只有加强音乐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因此,加强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势在必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