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随着新课程的广泛推进,语文老师更感语文难教,学生也觉语文难学了。是不是语文这门学科的内容加深了,使教与学的难度加大了呢?我认为并非如此,只是现在语文教学的理念在发生着较大的转变,可我们的观念却没有随之更新、转变,难以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从而感到无所适从罢了。
要想转变这种局面,我们语文教师则应深入学习大纲精神,把握学科的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的内容,进而探究其教学规律,抓住语文教学的实质、关键,从而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现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不再是单个字、词、语法的机械记忆,不再是篇章结构的繁琐分析,而是强调文章的整体把握、理解,强调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将学生推向语文的源头活水―丰富多彩的生活。
我们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的读文都紧紧围绕生活来选取,有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科学生活,有古代生活也有近现代生活。这些选文无一不是在向学生多方位、多视角地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则能更广泛、更深入地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如教材中的精美散文《紫藤萝瀑布》中描绘曾经历了衰败的紫藤萝,在若干年后重又开花,开得那样盛、那样生机勃勃。读着这样的文章,我们也会随着作者一起感受生命的顽强和美好,感悟到生命的永恒,也会“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不觉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对于写作也是要求学生能记录生活经历,并能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这其实也是强调作文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没有对生活的认识和较深的理解,也是难以写出能吸引人、打动人的好文章来的。另外,口语交际强调的也是对生活的语言表达,恰当得体的语言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这语言的魅力也源于对生活有较好的理解。
语文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并与我们息息相关,联系生活学习语文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和学文育人。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将语文这门学科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呢?我认为:
首先,在读文教学中应加强文章与生活的联系。在读文教学中,教师不应仅限于篇章结构的详尽分析,字、词、句等的逐一讲解,而应注重文章的整体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应注重将课内延伸到课外,校内扩展到校外。教学过程中,还应多多联系日常生活,有针对性是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对生活进行思考,真正将学生的视线引向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现实生活,让他们能更多地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并能提高对生活的理解力和文章的阅读能力。
其次,鼓励学生以多种形式来反映生活,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如写日记,将日常生活中感触较深的事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将自己对它们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出来,坚持不懈,养成习惯;还可让学生在读完一篇思想性较强的文章后,写写读后感,有针对性地谈谈自己的观点、看法。也可结合现实生活,提供一些小小的课题,让学生到现实生活中去调查、分析,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生活,从而能正确地看待生活、面对生活。
再次,提倡广泛阅读。并非每件事情,每种生活都能亲身经历,亲自感受,要了解、认识这些亲身经历以外的生活,则需要通过另外一种重要途径―阅读。只有通过广泛阅读,才能广泛地了解多种多样的生活,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如果阅读时能作些读书笔记或写些读书心得,则会更深入地思考作者笔下的生活,加深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日积月累,他人思想的精髓便会潜移默化、融会贯通。有了这些丰厚的底蕴,我想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感到言之无物、束手无策了。
总而言之,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语文源于生活,生活是语文的活水源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否则,脱离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了。愿我们都能关注生活,将学生引向生活,指导学生通过语文基本实践,逐渐加深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从而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1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