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课堂教学新结构生成的有效途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俊国

  [摘要]校本教研是以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的实践性研究。“个性化、课题式”校本教研,是课堂教学新结构生成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本教研 课堂教学 有效途径
  一、重视培训、提高素质,为校本教研的实施夯实基础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这将使教师改变以往“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同时,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探究,无疑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构建新型教学结构,彰显校本教研主题
  新课程实验与新课题研究同步进行,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发展要求并具有本学校特色的新的三级课程体系。为此,选准研究课题。明确工作目标、立足课堂、以生为本、铸造特色、体验创新,促进实验有序、健康地向前发展。
  1.改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实效,形成并完善具有学科特色的教案模块
  当教师的新理念形成后,如何引领教师打破旧的、根深蒂固的教学模式,走进新型的课堂,是课改亟待解决的问题。备课要着重体现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师学生化的构思,改变老套路。用设计师的眼光去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科学地、艺术地、富于情感地设计教具、设计媒体、设计悬念,实现“新理念――设计特色――设计思路一自我反思”的新课堂教学形式。这样不仅使备课形式上层次,也使教师的劳动具有更高的价值取向,从而使新课改实验工作有了抓手,真正落到实处。
  2.改教法,促进课堂教学的转轨
  教学方法的改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了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结构,着眼于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一些教学活动,让全体教师经历:“精心设计一个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导语”、“一次有价值的教学反思”、“送一道给学生以激励的思考题”、“出一节微笑进课堂的课”、“一次在教育教学中失言的道歉”、“一次成功处理问题的工作技巧”、“一次学习课标体会的三分钟演讲”等主题鲜明的教研活动之后。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外,教师都能充分地学习、研究、探究、交流,从而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为解决课改实质性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
  3.改课型,促进新的教学结构的生成
  依托传统教学优势“六课”活动,结合“课改实验教学三会活动”,开展实验教学“新四课”活动,即“交流课――研讨课――建模课――成果汇报课”,不同阶段的实验教师互评、互动、互促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中探索出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有力推动课改的前进步伐,为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基础。
  4.构建新型学科教学结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校本教研的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而教学质量的优劣也同样来源于课堂教学,因此努力抓好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任课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在实验中“立足课堂、分科推进;以生为本、形成特色”。即立足课堂这个主阵地,依托“六课”及“四课”教学活动,构建出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结构,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依据“先立后破”的原则,根据原有的教学资源,确立各学科的教学骨干担任学科教学模式的创建任务,使教师真正走进新课程。
  在实验阶段。我们将研究方法、探索规律融入“研究式”创新教学法实验之中,以课带研,以课促研,以研促改,开展“四课”活动,“探索课――交流课――研讨课――汇报课”。其次,是实验教学“新四课”活动,即“交流课――研讨课――建模课――成果汇报课”,在初建模式课基础上,进行整合完善,出“模式课”展示。学校评估小组、实验指导小组、学科教师及上级学科教研员、相关专家参加评估指导。从而使“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完善。
  三、多元化教研活动,促进校本教研向纵深发展
  1.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为校本教研拓宽空间
  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结构,是课改关键所在。让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地学习、研究、探究、交流,从而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为解决课改实质性问题打下牢固的基础。
  教师必须尽早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科研意识,把“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理念内化为投入到课改教学中的自觉追求。把提高科研水平与实现自身价值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自己从“教书匠”向“研究型”、“学者型”的“教育专家”转变。教师在落实科研活动时,把注意力投入到课堂教学改革上,以科研促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2.各级、各类赛课,为课题教研提供了实验论证的平台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依托传统教学优势“六课”活动,立足课堂,开展教学活动。采取“课前组内研讨教学设计一课堂展示――课后自评――指导教师点评一教研组互评――领导点评”等形式,针对一节课出现的亮点和缺憾,及时进行反馈,讨论研究,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所得、有所获。教师在反思中行进,在探索中成长。经过实验教师精诚团结、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完善,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自如地运用三维目标和三种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
  3.课改论坛活动。提升教师的理念,为校本教研注入新的活力
  论坛活动是语言与语言的交锋、激情与激情的碰撞、思想与思想的融合。教师论坛是促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有效形式。它具有展示性、交流性和借鉴性。教师登台论坛,各抒己见,畅谈走进新课程后的感想、作法和可喜成果,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了教师的理念,增强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提高能力,为培养和造就名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开展内化课堂教学研究,形成管理特色
  新的教学理念能否真正实行,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课堂效应。一所学校要真正达到高水平,就必须进入教学核心。课堂是教学的核心所在。所以要加大力度内化课堂教学,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因此,面对“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激发课堂生命活力”、“怎样才算把课堂还给学生”、“怎样基于真实情境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教师该为学生的探究提供怎样的支持”、“教师如何引发和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关注‘预案’在课堂教学中的变数和不确定性”等问题,及时进行反馈、讨论、研究,真正使教师在课堂教学领域有所获,有所得。从而能够比较实际地突破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和“三种”学习方式的操作,使课堂教学收到实效。真正实现了“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为牵动,将课改融八各级科研课题中”理念,并树立科研为课改服务意识。促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有序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1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