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倡导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学习过程。更追求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体验不断加深,师生都焕发出学习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动态生成;预设;感悟
  动态是指事物变化发展的情况。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念,是对以往强调过程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补充和修正。动态生成强调课堂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学习过程。追求的是师生在课堂中精彩的互动过程,教学不是完全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按部就班进行,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师生的思维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体验不断加深,师生都焕发出学习的智慧和生命的活力。
  一、欣赏学生,是形成动态生成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和兴趣来参与课堂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人。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给学生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只有教师欣赏学生、信任学生,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有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一个个动态生成,相信就会不断的涌现。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我想:假如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就一定会还你一个惊喜的。
  二、精心预设,是优质动态生成的保证
  预设就是紧紧围绕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非常明显,预设带有教师个人的主观色彩。“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长期以来,我们对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前提下,针对教学的实际进行灵活调度,追求动态生成,让课堂在预设与生存的融合中放出异彩。
  三、适时调整,是决定动态生成成效的关键
  传统的数学课堂,其主要弊端是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知识的呈现——灌输——接受的教学模式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教师心中想着教案,却没有装着学生。他们对学生的即兴发挥、当堂灵感无动于衷、置之不理。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我们老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动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原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课堂上的不可测因素很多,预设在实施中难免会遇到意外。在课堂上,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需要教师对预设进行适时调整,使它更加切合实际,切合课堂,切合学生。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生成。
  四、善待意外,促使动态生成更加精彩
  学生是活生生、有思想的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学生的尝试越是五花八门,探究活动越是新颖灵活,那么,他们也就是越有可能得到异乎寻常的结果”。当前,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向深入,数学课堂的面貌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学过程成了师生平等相處、真诚交往、共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涌现,正是在这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相碰撞中,随时会发生一些教师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些教学中意外呢?我们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善待课堂教学中的意外,耐心等待仔细倾听学生的每一次思维颤动,也许,它会让动态生成更加精彩。
  五、张扬个性——走向动态生成的归宿
  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的最终归宿是什么?难道是让学生学会用书本上的知识去解答书本上的习题吗?让每个学生“整齐、一致”地学习数学吗?上述观点很显然是非常片面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达到最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境界,这就是动态生成教学归宿。因此,数学课堂要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个性化理解,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个性得以张扬。例如,著名特级教师刘永宽在执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一课时,先出示八个图形,让学生给它们取个名字。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指出它的周长,再互相讨论,理解了周长的定义。这一教学片断,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观意愿和选择,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形成对周长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但又是非常深刻,难以磨灭的。在学生理解周长的定义后,老师又组织了全班同学去探究自己喜欢图形的周长。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困难时,由于教师事先做了精心预设,教师总能像变魔术似的出示各种测量工具,比如:细线、尺子、剪刀等。让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让每一个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了进一步更加深刻的体验。整个课堂学生学习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思维不时旁逸斜出。教师并没有按照统一的要求去进行教学,而是以一个非常广阔的问题空间作为背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和感悟。这样,尽管书本上的周长定义是规定统一的,但在学生的心目中却是丰富多彩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59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