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现实困境及重塑路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刚

  农村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农村幼儿教师素养的高低,深刻影响着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终于走出低谷,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但由于多种原因,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幼儿教师对其专业身份认同的迷失,已然成为了横亘在教育理论界、幼儿教育机构以及农村幼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农村幼儿教师应该形成怎样的专业身份认同感?如何重塑他们的专业身份认同感?本文在分析农村幼儿教师身份认同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农村幼儿教师身份认同感迷失的原因,并寻求破解之道。
  一、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内涵
  农村,指的是广大的乡(镇)(不包括县镇)和村等行政区域,是县城以下的广大地区。农村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从世界范围来看,农村分为五个历史发展阶段:原始型农村、古代型农村、近代型农村、现代型农村和未来型农村。目前,中国农村正处于由近代向现代过渡的阶段。
  专业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专业人员身份的辨识与确认,它关注的是个体在本群体中的个体差异,它的本质在于个体在群体中突显自己的身份特征,表达的是个体在本群体中‘做到最好’的主体诉求。”[1]在历史上,教师与医生、律师、神甫被并称为四个最伟大的传统专业。然而,在大众的意识形态中,幼儿教师通常被视为“保姆”的陈腐观念根深蒂固,“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观念仍备受质疑,并客观存在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当然,这一现象的存在有其历史根源,纵观中国历史,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在很长时期内都被定位为“无知者”的非专业人员,伴随着近代中国社会思想启蒙的妇女解放运动才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格局,导致了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内涵发生变化,转向“专业人”的身份定位。
  近代中国第一批专门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并有国家认可的具有合法身份的工作人员由“节妇、乳媪和贫妇”构成,他们文化素质很低,而且缺乏学前教育的专门训练,很难胜任幼儿的教育工作。
  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幼稚教师”成为了幼儿教师的主要称谓,并且规定:“幼稚园的教师以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或具小学教员资格,曾任幼稚园教员一年以上者为合格。”[2]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幼儿教师”的专业称谓得以确立,1989年修改后的《幼儿园暂行规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称谓,由此,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得到首次重视。之后,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幼儿教师终于作为了一支具备专业素养的专业队伍,颇受大众的关注和认可。
  然而,由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过程呈现出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得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在城乡间存在巨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城市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高于乡镇,办园条件好的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高于条件差的幼儿园等。
  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现实困境及追因
  (一)现实困境
  1.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边缘化。从公共性的角度看,学前教育应是各级教育当中公共性最强、社会受益面最广的一项社会公共事业,这已是国际共识。目前,世界各国都将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而在我国,学前教育却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自2003年以来,民办幼儿园在数量上已经成为幼儿园的主体,当前,占幼儿园总数70%以上的民办幼儿园基本上得不到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3]而我国农村地区基本上都是农民自主办园,这不仅使农村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公平性、教育性得不到充分体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边缘化。我国农村幼儿园几乎都是民办幼儿园,幼儿教师根本得不到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
  2.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专业化程度很低是农村幼儿教师对其专业身份认同迷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已是不争的事实。由表1可知,我国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正在逐年扩大,2005年全国共有169 477位农村幼儿专任教师,到2008年增加到了208 598位,增长率为23%,增幅较大,但农村幼儿教师人数的增加并不意味着教师队伍整体实力的显著提高,通过表1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以高中学历为主,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重较小,和城市相比差距比较大。
  3.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低。和城市幼儿教师相比,农村幼儿教师往往由于自身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不高,从而导致其专业身份的认同度比较低。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获取,应该源于教师主体身份的认同,源于幼儿教师个体对自己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内涵、意义、价值等的理解与追问。[4]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普遍很低,而工作任务却很繁重,工作压力普遍很大。另外,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声望很低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幼儿教师往往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理解和支持,在社会大众的观念当中,农村幼儿教师似乎是人人皆可胜任的职业,门槛很低。这种“角色超载”与其经济地位的不相称及低水平的社会声望无疑弱化了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二)困境追因
  1. 政府部门的忽视。近几年,随着税费体制改革,许多基层政府没有单列学前教育发展经费,多数农村幼儿园始终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正式审批、核定,从而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不明确,具体表现为既非公办教师,又不同于中小学民办教师,无法享受到进修培训、评优奖励、职称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相应权益,而究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门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忽视。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靠家长所交的保育费,而政府的投入往往很低,这不仅是当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根本原因,而且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不明,自主专业认同感普遍较低的情形。另外,幼儿教师的专业化问题在当前并没有被真正纳入政府管理的视野之中,这无疑是导致我国幼儿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感较低的外部因素。因为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问题的长期忽略,使得农村幼儿教师很少有外出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造成了农村幼儿教育专业身份认同出现危机。
  2. 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的缺失。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的缺失也是造成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迷失的关键因素。农村幼儿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的缺失应源于自身较低的文化水平起点,农村幼儿教师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因而不能灵活运用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并且在实践中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由于专业技能的薄弱,在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缺乏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深刻了解,使他们认识不到自身所从事的职业专业性,自主专业发展意识往往也比较薄弱。
  3. 社会群体对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偏差。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不仅取决于幼儿教师个体的主体意识,还取决于社会不同群体对其专业身份的多方面期许。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提出与时代特征相吻合的外在规定性要求,如果这种规定性的要求出现了偏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感的缺失。目前,社会上有许多人都把农村幼儿教师视为社会的“小角色”,职业地位很低,“幼儿教师阿姨,就是高级保姆,一天到晚就是哄孩子,没啥本事”等观念非常普遍。社会群体普遍认为,农村幼儿教师的文化素质很低,专业水平不高,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并不需要太强的专业化训练就足以胜任,这种对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识的偏差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感的缺失。

  三、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重塑路径
  (一)自主发展――提升专业身份认同感
  农村幼儿教师的自主专业发展应成为其提高自身专业身份认同的核心途径。农村幼儿教师本身对自身所从事的专业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理解和评价,对于其专业身份认同至关重要,鉴于此,农村幼儿教师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身份认同感。
  1. 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幼教专业。幼儿园是一种专业幼儿教育服务机构,幼儿教师的教育职能已从最初的养育员逐渐发展为专业的保育人员,幼儿教师对于自身的职业定位再也不能仅仅局限在看护孩子、教孩子唱歌跳舞认字等方面,“幼儿教师是塑造孩子灵魂的工程师”、“幼儿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位母亲”、“幼儿教师是孩子心灵的培育者”等新的观念应作为广大幼儿教师尤其是农村幼儿教师对其自身专业的社会定位。
  2. 提高能力――提升幼教专业素质。当前,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是否为一门专业的问题还存在质疑,究其原因是因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还没有完成其完全专业化的进程,还没有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状态。因此,这就需要广大的幼儿教师不断追求专业发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优劣,鉴于农村幼儿教师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农村幼儿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先天不足,可以考虑从两方面入手提升其专业素养。首先,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为幼儿园创设良好的教师评价方式和教师培养机制,通过举办专家报告和同行交流,开设教师培训班等,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搭建优越的平台;其次,应该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寻求自主发展,使农村幼儿教师不仅仅把幼儿教师工作当作谋身手段,还要把它作为不断追求自身完善的载体,在实际工作中倾注自己的全部精力、爱心及责任。
  (二)社会支持――加强教师专业声望
  当前,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事实上,农村幼儿教师以中专学历居多,中专以下学历仍有较大比例,并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从未接受过正规幼儿教育的相关培训,这是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5]因此,各个社会部门必须加强合作,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协调,才能找到合理并行之有效的改善策略。事实上,目前我国大约有20万农村幼儿教师,他们是最值得尊重的一支队伍,他们应该得到社会大众的尊重和理解,只有他们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他们才会产生专业认同感,才会有追求自身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农村幼儿教师作为社会大众的一员,他们当然也期待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希望大众对自身所从事的职业给予足够的尊重和认可。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农村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社会并没有形成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的认同,究其原因,除了大众对幼儿教师固有的陈旧观念之外,学前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社会支持是关键因素,因此,社会大众必须对农村幼儿教师给予正确、合理和科学的认识,把农村学前教育视为推进整个农村教育大发展的关键,把农村幼儿教师视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人和最值得“尊敬”的人,只有这样,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声望才能逐渐好转,最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
  (三)政府投入――确证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
  要切实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态,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落实农村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由于农村幼儿园一直没有经过编制部门的正式审批和核定编制,从而造成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不明确,他们往往既非公办教师,又不同于中小学民办教师,所以根本无法享受进修培训、评奖评优、职称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益。因此,要改变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现状,尽快核定农村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编制是提升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关键。
  2.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其专业身份认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实行农村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严格把好入口关,对农村幼儿教师设置两道“门槛”,即实行专业合格证制度和教师资格证制度,并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真正热爱农村幼教工作,并且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人来担任幼儿教师。
  3. 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首先,应完善农村幼儿教师的各项保障政策,建立农村非公办幼儿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和财政补贴标准,建立农村教师考核评奖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设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系列,落实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其次,应在广大的农村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基金,专门用于农村幼儿园建设,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
  注释:
  [1]张军凤.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J].教育发展研究,2007,(7):39.
  [2]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229.
  [3]刘占兰.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J].教育研究,2009.(5).
  [4]王声平,杨晓萍.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的困惑及其重塑[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
  [5]汪冬梅.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