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太空中的“不速之客”(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峰

  今年9月以来,失去控制的美国“高层大气研究卫星”让人皱起眉头。这个重约6吨的庞然大物在9月23日前后撞向地球,究竟砸在何处一度无法精确预计。虽然事后被证实是有惊无险,但还是让人对防不胜防的太空垃圾――太空中的“不速之客”,产生警惕与忧虑。
  谁都不曾预料到,浩淼的太空已不再是那个“玉宇无尘”的清洁之地,垃圾随着人类足迹从地球一直蔓延到太空,成为以几何级数繁殖的潜在“杀手”。
  美国有关机构公布报告称,地球上空的太空垃圾数量已达“临界点”,相撞几率大增,1000多颗人造卫星受到威胁。该报告还认为,太空垃圾与温室气体、核废料存储等问题一样,短期影响都不大,但如果长期得不到处理将酿成巨大恶果。这些忧虑早已在一次次太空事故中被证实。一个事例:今年6月底,国际空间站内的6名宇航员就是为了躲避一些快速接近空间站的太空垃圾而被迫全员疏散到“联盟”号载人飞船上。
  从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起,人类的太空之旅已经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也散落下难以计数的太空垃圾:或是退役飞行器及其碰撞碎片,或是遗弃的运载火箭推进器残骸,甚至航天员不小心遗留在太空中的物品也会带来隐患――如美国太空行走第一人爱德华・怀特的一只手套,曾以约2.8万千米的时速在地球轨道中呼啸而行,要不是它一个月后坠入大气层被烧毁的话,随时都有可能穿透卫星或是航天器的坚硬外壳,让它们“死于非命”。
  当太空垃圾积聚到一定数量形成悬浮垃圾带“围困”地球时,人类太空之梦将被迫搁浅,近地空间完全失去应用价值,我们目前唯一的家园将成为宇宙“孤岛”。如果核动力发动机等脱落的话,更是会打开放射性污染物的“潘多拉魔盒”。
  在谁应该为太空垃圾“买单”的问题上,各国可谓争议不断,但清理这些太空中的“不速之客”才是当务之急。加强对太空垃圾的跟踪监测,开发“激光扫帚”“自杀性卫星”等清理技术已刻不容缓。同时,不能忽视提高人们的太空环保意识,制定和平清洁利用太空的国际法规以减少垃圾排放,让宇宙恢复它本应具有的美丽容颜。
  航天育种与太空农产品
  硕大的青黄色葫芦,沉甸甸地缀满枝头;火红的辣椒一茬茬地簇拥在一起,好不热闹……位于甘肃天水的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再一次迎来丰收的秋季,这些在微重力、高真空、宇宙射线等太空独特环境下产生变异的优良种子经过数年选育已稳步向产业化方向迈进。作为我国空间实验室雏形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后,一个更加稳定高效的航天育种平台有望建立起来。
   同学们也许要问,种子为啥要“上天”?
   把植物种子用卫星搭载上天,在太空环境里经受了空间诱变,返回地面后再经过连续几年的培育和筛选,就可能形成有明显优势的新品种。与传统育种方式相比,航天育种具有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多、稳定性强、育种周期短等特点,不但可以培养出优质高产的良种,还能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抗虫性。
   种子在天上转一圈后,就会马上“华丽变身”并结出累累硕果吗?
   种子上天走一遭,只是完成太空育种的第一步罢了,随后还要经过农业专家几年的地面培育、筛选和验证。这其实是一项繁复的科学研究活动。
   如今航空育种基地已是遍地开花,大批优质的太空农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航天育种推广种植基地大大小小的有100多个,推广种植面积累计近2000万亩。
   那么,太空农产品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辐射”、“基因突变”这些术语给航天育种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增加人们期待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隐忧。太空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始终牵动着亿万人的神经。
   我国科研人员曾对经我国第17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的种子进行测定,发现其所含放射性元素并没有增加。太空辐射的强度仅为一般辐射消毒的百万分之一,再加上地面几年的淘汰筛选,太空种子的安全完全不必担心。
   此外,空间诱变育种和“转基因”也不是一回事。专家解释,太空育种是让作物本身的染色体产生基因突变,这种变异在本质上和生物界的自然变异并无区别,只是改变了时间和频率而已,有的时候自然界几百万年才能完成的自然变异也许在太空中一瞬间就完成了。所以,一般来说太空农产品是非常安全的。
   本栏插图 赵 芳
  责任编辑 张一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84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