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的新型师生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凯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的任务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组织、引导、合作”。因此,准确认识与全面把握师生关系已成当务之急。笔者认为,作为教师,要以“爱”为前提,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发展的合作者以及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课堂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课堂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满堂灌”现象已不复存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愈见频繁,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过去“教”与“学”这种简单的关系。教师成了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因此,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成了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母亲与孩子的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和上这根弦的调门。” 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教师带着母亲所独有的慧眼,细心呵护每一位孩子。因为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遇见学生时的一个微笑,遭受挫折时一句鼓励的话,都能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
  笔者还清楚记得:笔者在班里巡视的时候,忽然发现有个学生在哭泣。可能她觉得不好意思开口。笔者只能劝她不要再哭了,告诉她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尽管来找我。本来事情已经过去,两个星期后,笔者看到这位学生写的一篇文章《老师,我想对您说》,原来上次的哭泣是因为害怕选不上班干部,老师的一番话,让她有了信心。
  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热爱学生,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作为教师,如果能够像一位母亲对待子女那般去爱护自己的学生,最终定能雕塑出有用的人才。
  二、朋友之间的关系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端着“师道尊严”的架子,认为自己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神圣不可侵犯。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没有自己的主见。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渐渐消失,一个班里出来的学生仿佛是老师的影子。
  新课改要求教学民主、平等,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也应该跟学生一样,作为一个终身学习的学者,而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发问”的习惯,搭建“对话”的平台,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有了“对话”,就有了师生间的相互“倾听”;有了“对话”,就有了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有了“对话”,就有了师生间的相互“尊重”。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会说,能说,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当学生犯了错,要善于“换位”思考,这样教师就更容易理解学生为什么会这么想,为什么会这么做,解决问题也更容易。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学设计围绕着学生,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就会更融洽、和谐,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也不会流于形式。
  三、导游与游客的关系
  现在的课堂,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也就相当于一次旅游过程中“导游”和“游客”的关系。教师想当一名出色的“导游”,首先肯定要尊重“游客”(课堂中的学生)的想法,在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之上,再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因为学生虽然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一定的个性,但是这样的思想并不一定成熟,在考虑问题时肯定会有不当的地方,出现一些错误的地方。这时候,作为教师,就不能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争论,因为在错误的思想基础之上所作的回答必定也是不全面的。
  如,笔者上《窃读记》这篇课文时,对于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笔者是这样引导的:作者窃读的滋味是怎么样的?用这个问题来抓住文章最关键的一句话:“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接着再引导学生:你是从哪些语句或词语看出作者这种感受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这样一来,学生便会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整个讨论的过程,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整篇课文意思理解了,文章也就学好了。
  教师应适时引导,点拨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且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为学生提供新知,创设教学情境,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语文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其实是多重的。老师所做的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学生,学生犯错,老师帮助纠正,这时候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老师组织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这时候的师生关系变成了“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开展课堂辩论会,这时候的师生关系又变成了“主持人”与“辩手”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其实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相信多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更为强劲的教育能量,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参考文献:
  1.王耘、王晓华、张红.3-6年级小学生师生关系:结构、类型及其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03).
  2.陈永华、吴雪青.提高师生沟通有效性的策略[J].平原大学学报.2008年6月.第25卷第3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2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