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师幼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慧 张莹

  摘 要:本文围绕幼儿园音乐活动,对师幼互动进行探讨。以观察与实录的形式分析“圈圈乐”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内涵、状况以及原因说明师幼互动在音乐游戏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幼儿园 音乐活动 师幼互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9C-0067-02
  任何一个活动的进行都会产生相互的作用和影响,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音乐学习紧紧依赖教师,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幼儿来展开,因此,互动自然而然进展开了。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是起主要作用,此时的幼儿尚处于发展的初期,他们特殊的心理行为,使得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教育理念、管理手段都以互动的形式呈现,本文就音乐游戏――圈圈乐为例,对师幼互动进行分析。
  一、师幼互动的内涵
  师幼互动是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和谐的师幼关系是游戏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到游戏中,积极关注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需要,及时对儿童好的表现给予欣赏和表扬,对儿童的需要给予回应和帮助,会使儿童感受到老师的“关切”,密切教师和儿童之间的情感。这些行为同时也在向儿童传递着一种态度,不但游戏对他们而言是重要的、有价值的,而且在老师眼里是重要的、有价值的,从而缩小儿童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可以说,游戏中处处渗透着情感因素,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应注重这一因素,树立“情感关怀”的价值取向,这样才能发挥游戏的情感教育功能,并为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搭建桥梁。
  二、音乐游戏的内涵
  音乐游戏是一种有规则的游戏,是在儿童自发游戏基础上,为实现音乐教育目标编制的游戏。儿童在自由愉快的游戏中能提高音乐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也能提高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自控能力。
  三、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作用
  师幼互动在音乐互动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下面进行阐述。
  (一)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使幼儿能从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主体位置以及自主、自由的进行学习的权利,老师也可以从师幼互动中反思教学。在与幼儿的交流中,使自己能走近幼儿的心灵,了解幼儿的情感,促使幼儿研究更加真实、自然。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从而实现教师与幼儿双方在互动中得到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互动式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学习的空间
  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他说: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我们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地与环境发生互动,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我们应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探究适宜儿童的艺术课堂,还给孩子学习音乐的快乐和美好的感觉。
  (三)营造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音乐创造的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除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还有一种形式就是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音乐教学中我们仅仅注重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是远远不够的,幼儿之间互动是教学环节的最好表现形式。在音乐学习中,由于旋律节奏、速度不尽相同,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不同,通过互相倾听、互相交流、合作学习,能使每个幼儿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产生新的想法,进而进行新的探索学习。在这种形式下,集体的智慧远胜于个人的智慧,幼儿无拘无束,灵感激发,共同创造出来的歌词五花八门。
  “圈圈乐”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一人独舞、五人分组和两两好朋友当中。活动中教师多次请幼儿上前表演示范,这是一幼对多幼的互动;五人分组则是多组对多组的互动;两两好朋友即是两个小伙伴之间的互动也是多人互动的形式,可以说这里的幼幼互动频率很高。而且每一次互动后教师都有评价,给了幼儿很多次纠正错误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幼儿获得经验的机会。
  总之,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对幼儿的音乐学习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幼儿在自主开放的氛围中建构健全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师幼互动中存在的不足
  师幼互动的作用是明显的,但其中存在不足,下面就师幼互动中的问题从师幼互动特点:互动主体、互动频率、互动方向这几个方面分析。
  (一)主体权失衡
  从音乐游戏可以看出,教师主要是以询问的口吻,向幼儿发出邀请,在师幼互动主体中,教师处于强势地位,幼儿处于弱势地位,这里可以看出,幼儿主体权利的被教师剥夺。在“圈圈乐”的音乐活动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在语言上,教师的大段大段的提示语可以看出这里的活动已不是单纯的“音乐游戏”而是变成了“音乐语言”,一个以语言为主导的音乐游戏显然是脱离了游戏本身的特质,幼儿体验的不是游戏乐趣,而是教师的各种指挥。二是动作上,教师的主导导致幼儿动作创造性的缺失,幼儿一遍遍重复着教师的动作,机械地模仿着一样的舞步,幼儿的艺术表现与创造首先表现为自发性,也就是说,儿童生来具有艺术潜能,在游戏中活动,幼儿经常会自发地用唱歌或舞蹈来进行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情感的表达。而这样的自由表达在老师的多次引导下是微不足道的。
  (二)互动频率
  幼儿此处的互动频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一是语言提醒的次数,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有四十次以上;二是从动作提示上看,有七次其中四次都有老师参与的示范。每一次教师的示范收效并不是特别明显,幼儿受其自身肌肉动作发展的影响,艺术表现与创造表现技能较为粗糙,不整齐、不平滑、不到位,所以教师不能刻意要求幼儿一定要做到,只要有幼儿参与,幼儿有所体验,艺术才能发挥应有的魅力;三是氛围的上,有五次气氛活跃的地方,主要是在幼儿进行集体的表演时,在教师进行表演时,幼儿的注意力并不在老师身上,更多是在舞台上。   (三)互动方向
  “圈圈乐”中师幼互动的方向可以从师幼之间、幼幼之间来分。主体权失衡导致互动方向的单一性。教师在这种活动中的作用很明晰,也就是教师是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幼儿获得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教师,教师的语言提示,教师的动作示范,教师的秩序维持等等,这样的互动是单向传递的,虽然也有交流,但效果是不明显的。在幼幼互动中幼儿则是积极的,每个幼儿都乐于参与,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找不足,没有和老师之间那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师幼互动其实仍然是教师处于领导地位,这就需要教师与幼儿平视。
  (四)重技巧轻体验
  这个活动下来,幼儿的整个体验可能都是围绕动作纠正而来的,教师在这里过分强调的是幼儿的技巧而不是体验,“圈圈乐”中教师将技能技巧的训练放在首位,忽视了幼儿特定的体验,幼儿过多是对教师动作的追随而非自发体验。幼儿体验的动作是否做对,节奏是否掌握,反而耽误了幼儿的审美体验。
  五、应对策略
  (一)与幼儿平视
  平视,是指教师需要站在和幼儿水平的位置上去看幼儿的世界,去理解幼儿最为自然的、真实的想法,去体会幼儿经历的是什么,平视的视角可以帮助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与幼儿达成一种视角上的融合。教师不再是牵着幼儿去学习音乐技巧的人,而是与幼儿一起体验其中的艺术之美,感受音乐游戏的愉悦性、创造性。
  (二)多给幼儿互相评价的机会
  调查显示,幼儿之间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幼儿通过与伙伴的使得自身获得发展。所以,音乐游戏的开展、评价应该给幼儿之间更多的互动机会,教师在其中只作为桥梁。
  (三)提供更多机会
  这里包括自由的音乐环境、自由的交流方式、自由的想象、自由的表达、自由的表现等。音乐游戏讲求规则下的自由,所以教师可以放手让幼儿自己去体验其中的乐趣,挖掘音乐中的节奏、音乐中的表现力。相信幼儿的这种能力,教师也能从幼儿那里获得发现与创造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虞永平、王春燕.学前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罗秀琴.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发挥良好的师幼互动[J].教师论坛,2011,(7).
  [3]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33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