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滕凤飞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我将参加培训后在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结合教育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从生活熟悉的数字中提问
在教学当中,学生碰到的问题感到很陌生,很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老师的点拨、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数字来提问,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接受。如我在上到小数的加、减法时:问学生要注意什么呀?学生都按照书上说:小数点要对齐,可是到运算过程中即经常忘记小数点对齐了。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便用生活中学生最熟悉的花钱的数字来引导。如:学生在计算12+2.3有少部分学生写成得数是3.5或35,我便把这两个加数转到学生熟悉的经常花钱的数字,12元+2.3元这个数你们会算吗?学生很快就算出来是14元3角,然后再问学生为什么2跟2对齐?生:因为12元的2元是个位数只能跟2.3元的2元相加,3是3角,不能跟2元相加。2.3元的2元不能跟12元的10元相加。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找出整数12的小数点在哪?学生马上醒悟过来,学生立刻说老师我们知道了,原来整数的小数点就在数的末尾,这时老师的提问让学生知道了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以及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了,这样的提问比让学生生搬硬套背概念收到的效果好多了。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生活中熟悉的数字来解决问题。
二、从逆反思维中提问
要开发学生的思维,不但能让学生适应顺其自然的思维发展,往往还要从逆反思维中去开发学生的智力,更使学生变得思维敏捷,对数理的反应更快。在五年级上册稍复杂的解方程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爸爸的年龄是小明年龄的3倍,还知道爸爸比小明大24岁,求爸爸和小明各几岁?这道题按解方程的步骤,先问学生:设谁为未知x呢?怎么列方程?最后提问谁会解答?可是这道方程与别的类型问题不同,前面所学到的方程都是单一的未知数,问题是什么就直接设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可是这类方程是两个未知数,究竟设哪个未知数为x呢,这就是这类题型的难点,根据这个难点,我便从逆反思维来提问:问谁会用方程解答出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学生跃跃欲试便开始动起笔来,列出方程,并求出x=12。我在巡视中,发现有的学生解:设爸爸和小明各x岁,然后慢慢地也求出x=12,我再进一步问学生,怎么答啊,学生马上回答爸爸和小明各12岁。我问学生对吗?学生自己都笑了起来,不对,为什么不对?学生各抒己见。我又问错在哪?一层层的追问,学生知道12岁是小明的年龄,而不是爸爸的年龄,我接着问那爸爸应该是多少岁?我们在解方程是应该怎么解设呢?这时学生终于明白在解方程时先解设小明为x岁,而爸爸年龄是小明的3倍,反以爸爸年龄是3x,根据题意列出方程,那爸爸的年龄应试是3x=3×12=36。为了巩固知识,我又提问:谁能发现课本还有这样类型的问题?你们能解答吗?经过老师的点拨一问,学生学习兴趣越来越高,一下子就把课本相同的题解答出来。
三、从抽象问题中提问
抽象中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在一年级上册比较数的大小,从直观中比较5比3大,但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单单培养直观思维远远不适应学生的要求,还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抽象思维,所以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所有5都比3大吗?学生感到惊讶?学生反问老师:难道3能比5大吗?我不回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我拿出两根尺子,一根是从0开始,另一根尺子断了,从3开始让学生进行比较,断的尺子才有2格就到5,长度只有2 cm,而从0开始的3有3格,长度有3 cm,这时的5不能比3大,我接着让学生总结以后我们在进行长度比较时要注意什么?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规律:比较长度要一端对齐,才能比较。让学生总结出抽象的数学概念,为以后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另一个学校有一位老师上到比高和矮的时候,老师让一小朋友站在桌子上,进行两人比高矮,然后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老师和小明谁高?有很多学生看到小明高过老师,马上就说小明比老师高,老师继续问真的吗?学生还是说小明比老师高,这时老师不问,离开了小明,学生们不敢吭声了,再也不说小明高过老师了,老师接着问怎么呀?你们能说出理由吗?这时学生又开始活跃起来了,原来小明是站在桌子上,而老师是站在地上。这样能比较两人的高度吗?通过这样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懂得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不能光看表面的数据,有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后才能进行比较,数学课本上的知识不能生搬硬套,还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去考虑问题。
四、提问要有耐心去倾听
尊重学生,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你的课堂教学才能达到实效性,而课堂提问往往就能体现出来,有的老师提问,总是顾及优秀生,忽视了学困生,因为学困生往往对老师的提问总是反应比较慢,我们老师就缺乏耐心倾听,学困生回答问题经常是词不达意,又占了时间,老师就觉得不耐烦,所以干脆不提问学困生,这样学困生就没有机会表现自己,他们对学习就失去了信心,这样学困生就被袜杀了,因此老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问题,不管是对错,都要给机会让学生能把问题说出来。如果我们老师在提问中,多给点机会给学困生,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的表扬,相信班上的学困生就会越少了,一支独开不是春,百花盛开才是春,我们课堂提问应该像春天般的细雨滋润着那些幼苗,而不是七月天的暴风骤雨,来去匆匆,让学生感到突然和害怕。
总之课堂上的提问,是以学生为主,不是老师自问自答,而是让学生你争我抢,活而不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每个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争论、辩论。老师设计的提问应该使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激情得以燃烧,才艺得以展示,老师的提问不应该让学生感到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学习的享受,老师的提问应该是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导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