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漫谈“四维立体促进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耿继坡

  去年,我认真听了市教育局教研室田铁锁主任关于《生“自”师“导”七步程序教学法》的讲话后,又充分搜集了杜郎口中学的相关材料,结合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教育理论,经过比较充分的准备,进行了教改试验,取得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成果。我将这种教学方法初步定为“四维立体促进法”,这里的“四维”分别指教师、学生、课本资料、社会。教师应从每个学生主体出发,并围绕这个主体最大限度构建、调动资源,为学生完整的发展成长服务。这一方法以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哲理和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借鉴杜郎口中学的成功经验,结合我校具体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维立体促进法”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预习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课堂的整个活动过程是建立在预习这个基础之上的。那么,预习的时间怎么安排?问题如何设计?这都需要精心安排。我认为政治课的预习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分为初级预习和深度预习。初级预习时,由学生在课下以《绿色通道》所载的简要目标为指导,简要了解课本。深度预习时,教师要用足工夫,紧扣课标和重难点,设计出一系列大小不一、难度有高有低、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原有知识架构出发的多层次问题,形成一个严密科学的问题系统。教师必须善于把书中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成贴近学生生活的形象化、生活化、通俗化的语言,同时不失其科学性。
  “四维立体促进法”的第二个环节是合作探讨。在上个环节中,每一小组作为一个团队,已经收获了丰硕的成果,本环节是展示交流成果的时候。简单的问题,鼓励各小组抢答;复杂的问题,可由不同的小组自由争论、相互补充,教师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应真正起到点拨和穿针引线的作用,话语不多,却如重锤般敲打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表现出应有的教学智慧。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共同感觉、享受大家的智慧结果。这也是教育过程中平等合作的要求和体现。
  “四维立体促进法”的第三个环节是训练。训练可分为即时训练和课时训练。即时训练紧跟第二个环节,是对初步已内化的教学成果的检查、巩固、反馈。我充分利用了学生手中的《绿色通道》,依据情况采用小黑板、试卷等形式适当增添其他习题。即时训练要限时完成,各组互批互讲,加强团队合作交流,加深团队友谊。课时训练属于能力提升性训练,应选择社会热点、焦点或典型的习题,既可以由教师精心选取,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借用其他年级资料,或利用互联网搜集。根据不同的习题,由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完成,或由各小组独立完成。
  “四维立体促进法”的第四个环节是建构小结。虽然经过上述三环节,但收获的成果仍是零碎的、混乱的、无逻辑的,不能很好融入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小结分为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分层式。采用分层式(或序列式)对知识进行整理,层次清楚、思路清晰。对于内容复杂、层次较多的知识点,采用这种方式更为合适。第二种方法是结构式。采用结构式对知识进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和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各概念在宏观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方式更适宜于对课、节、单元进行知识整理。
  “四维立体促进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延伸。政治课每一节知识都反映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置于校园学习的学生容易脱离丰富多彩的社会,囿于狭隘的个人生活之中。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任何学习要是增加对生活的价值的关心,任何学习要是产生对社会幸福更大的敏感性和推进社会幸福的更大的能力,就是具有人本的学习。”政治学科具有天然的亲和社会的性质,因此,要精心选取面向社会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去探求,在此过程中渗透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社会创造幸福的理念。
  总之,对于地处农村、生源基础差的我校,长期在各种内外因素作用下,部分学生学习消极、厌学、缺乏自信心。要在短时间内彻底变革这种状况,有些不现实,应循序渐进。上面是我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总结的一些经验,不足之处希望同行不吝赐教。[C]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284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