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设置专项训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华荣

  小学语文“六环五步瓢饮式”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界定,突出了“语言”二字;对教学环节进行了简化,突出了训练重点;对训练流程进行了完善,突出了训练实效。同时,针对“逐段串讲,讲清为主,面面俱到,不求突破”这一阅读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而又十分突出的问题,要求在第二课时合理设置语文专项训练,扎实开展语文专项训练,从而切实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
  一、什么是语文专项训练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走进森林”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在第一课时完成识字学词、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大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第二课时设置复习回顾、专项训练、展示检测三个环节,重点突破“品读美句”这一训练点。通过30分钟扎实训练,使学生明白美句标准和寻找方法,使学生掌握、提升品读美句的技能,也为四年级学习“我的摘录笔记”打下基础。第二课时30分钟“品读美句”的教学就是专项训练。
  (一)语文专项训练是一个教学环节。
  我们对小学阅读课堂教学结构做了如下规范:第一课时重在“学语言”,包括导入、识字学词、熟读感知三个环节;第二课时重在“练言语”,包括复习回顾、专项训练、展示检测三个环节。专项训练是第二课时的重点环节,在时间(不少于25分钟)的保证下,通过完善的训练流程,使学生在言语技能或语文学习策略的某一细小的点上能获得有效的显性提升。
  (二)语文专项训练是针对常规训练而言的。
  在小学阅读课堂教学中,识字写字、学词学句、朗读背诵、感知课文内容等无疑是课课都要做的,可称之为常规训练。而专项训练是结合不同的课文和不同的学情,由老师自主确定的某一篇课文教学的个性化重点训练项目。不同课文教学中的专项训练点必然是不同的。训练项目必然与文本的特色有紧密的相关性,与单元训练重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可接受性相适应。
  (三)语文专项训练必然是以“语言”为核心的。
  “学语言、练言语、成习惯”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在此过程中可捎带着“悟人文”。语文教学重在使学生有计划地掌握言语技能,能听能说善读会写;潜移默化地形成对汉语言文字以及由它产生的文化的归属感;有意识地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有效策略。那么语文专项训练的内容,必然是以语言为核心的,必须来自于阅读技能、习作技能、口语交际技能和语文学习技能中的某一子项。
  (四)语文专项训练绝对是精选的唯一。
  既然是专项训练就不能是若干项,而只能是精选的一项。在实践中,有老师提出可在第一课时设置专项训练,或在第二课时设置两个专项训练,以增加教学的容量。但实践证明,第一课时设置专项训练,不能得到时间的保证,也不利于 “识字写字、熟读成诵、整体感知”这三大常规训练的完成;第二课时设置两个专项训练,不能保证一个训练点30分钟的时间,必然有损于专项训练的扎实开展,又回到了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老路。
  二、设置语文专项训练的必要性
  (一)问题:面面俱到,不求突破。
  语文教学承载的职能过于庞杂。在工具性作为语文本质属性的大纲时代,语文教学就容易变成大杂烩。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教学基本属性的课标时代,语文教学成为大杂烩就更顺理成章了。大家的习惯做法是把能教的全教,逐段讲析依然盛行;把想练的全练,这也练那也练,眼花缭乱。更可怕的是大家还习惯于把讲清文本内容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而不是依托课文这个例子,对学生进行言语技能训练。由于面面俱到,缺少必要的突破是必然的。在下课时,教者、学者和听者很难说清这节课学生哪些东西学会了,哪项技能提升了,哪种习惯养成了。
  (二)出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为此,我们对四面出击式的教学思路提出质疑,反对面面俱到,提倡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设置语文专项训练,追求有效突破。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应该教的很多,但具体到一个年级、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个课时,考虑到时间的有限,考虑到学生的需要,追求课堂的实效,能教的并没有多少,也许就是一个点。只有这个点选准了,进行专项训练,保证训练时间,优化训练流程,才有可能实现有效突破,使学生在言语技能、学习策略方面有切实的收获。
  三、实施语文专项训练的基本策略
  (一)专项训练项目来自哪里。
  1.来自于教师对各学段学习目标的准确把握。
  不能脱离阶段学习目标来确定专项训练。“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标对第一学段朗读目标的具体定位。那么在低段的阅读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文本,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学生学习朗读,明白朗读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朗读实践,提高朗读的基本技能。
  2.来自于教师对教材中金钥匙的关注。
  金钥匙是北师大版教材独有的一个设置,重在对学习方法的提示或规定。围绕金钥匙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开展专项训练,能有效地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技能。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师生”的金钥匙是:“我把生字新词、重点语句摘录下来自学。摘录笔记要写清课文题目。行距要大一些,便于修改补充。”在教学《师恩难忘》、《孔子和学生》两篇课文时,可以考虑将“学写摘录笔记”作为专项训练,让学生掌握这种语文学习的方法。
  3.来自于教师对课后练习题的关注。
  根据练习题来确定本课专项训练的项目,也是一个基本方法。《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10单元中的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课后有两个练习题,可以紧紧抓住第二题“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在第二课时开展“学写人物简介”专项训练。
  4.还来自于教师对学生需要的准确把握。
  如果依据上述三点都不能确定专项训练项目,那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或结合所学文本的特色来自行确定一个训练点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学有所得。如果学生回答问题的技巧需要提升,那么可以开展回答问题的专项训练,让学生掌握回答问题的技巧,能在学习和考试中完整、准确地回答问题。《月光曲》一文最大的特色是通过联想的方式描写音乐,那就可以设置“以联想写音乐”这一专项训练。
  (二)组织语文专项训练的两个要点。
  1.训练时间必须充分。
  专项训练之所以能够有效,一是因为指向明确,目标单一;二是因为有时间的保证,训练能够充分展开。尽管我们选取了合适的训练点,但如果没有时间的保证,依然会进入蜻蜓点水、体外循环的低效怪圈。时间是我们必不可少的投入之一,慷慨的投入才有丰厚的产出。在实践中,一些老师也对专项训练不少于25分钟的时间规定产生了质疑,认为10分钟就能完成一个训练项目。这种质疑的误区在于,10分钟只能讲完教完。如果要达到教会,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不但知之,更能行之,进而能更好地实践,在某项言语技能或学习技能方面有明显的提高,时间保证是必须的。在成功的课堂实践中,专项训练都超过了25分钟,有些甚至达到了30分钟。
  2.训练流程必须完整。
  要使语文专项训练取得明显的效果,除时间保证外,确保训练流程完整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强调要把“明确目标――充分自学――精要点拨――强化训练――展示检测”这一五步语言训练流程落实到专项训练的过程中,使专项训练体现出指向明确、过程科学、层次分明、训练扎实、学与教协调、学教考统一的特征,从而实现专项训练的高效。
  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老师们自觉地用这一流程来规范自己的训练过程,同时,将自己的教学个性体现在训练细节的精妙化处理上,使得专项训练中规中矩、精彩纷呈、成效显著,教师与学生均能在专项训练结束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35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