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郭沫若造原子弹”中学到的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志先

   2008年7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以《郭沫若造原子弹:是调侃更是警示》为题,就2008年广东省一考生在高考作文中所犯的常识性差错:“我国中科院院士郭沫若,拒绝了美国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国投身科学研究事业,并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对于同学们而言,也应该从中领悟一些作文选材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多关注现实,不要总从前人那里“讨”材料。
  
  “郭沫若造原子弹”一说从一个侧面说明,很多同学喜欢在作文中引用名人事例等现成的材料。退一步说,即使该考生引用的事例没有出现常识性差错,这种人所共知的材料也缺乏新鲜感。
   为何总要从前人那里“讨”材料而不能更多地关注现实呢?
   我们应多关注社会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思考人间万象,在作文中剖析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抒发人生感悟,挖掘人物或事件的闪光点、动情点等,使自己的文章具有现实意义,而不仅是应付考试的“套子文”。生活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建立在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基础之上的。2008年高考上海卷唯一一篇满分作文《他们》之所以得满分,主要在于该考生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农民工子女问题的热切关注与深刻思考,从中可以看出考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二、多投入情感,不要总想着玩弄所谓的技巧。
  
   写作是一个抒发情感的过程,可是不少同学却把它当作“技术活”,按照一定的流程操作――开头是名言
  警句,中间填上背好的材料,结尾再喊几句口号。这种只注重所谓的技巧、不投入真情实感的文章,干巴巴的,根本无法打动读者。
   真情实感的抒发是一个人思想观点的重要体现。抒真情,写自己,文章才有厚度,内容才有分量。写作是用笔来说真心话,重要的是主题的表现、思想的表达、情感的抒发。新课标对作文的要求中有一项是“理解他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善于审视自我,富有批判精神”。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将所谓的技巧放在第一位。
  
   三、多提醒自己,端正作文的态度。
  
   “郭沫若造原子弹”一说,反映的不仅是写作能力问题,更是写作态度问题。有些同学只注重研究“评分细则”,认为写出来的文章只要事例丰富,能证明观点就能得高分,至于事例的真实性、正确性、科学性则无关紧要。高考作文是严肃的,出现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错误,对别人而言是笑谈,对考生自己则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对于作文同样适用。同学们一定要端正态度,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应付考试。“做文先做人”,作文考试的终极目标在于考察同学们的人文素养。文如其人,是作文该有的面目。
   (责任编辑 张毓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8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