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走进新课改,关注“新三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改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新课标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只有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一是课堂教学中探究学习实施的疑虑:学生探究中的错误、探究前的知识基础、探究能力,教师的教学进度、探究学习的尺度、探究学习的资源开发、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二是课堂教学中老师存在的问题:流于形式、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手段的现代化、不敢开口讲话、不能驾驭课堂;请阅“三农”报告:①农村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②农村学校课堂教育教学中探究学习实施的疑虑;③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改 课堂 农村 疑虑 问题 报告
  
  Enters the new class to change, the attention “the new three agriculture”
  Heng Xiankui
  【Abstract】The new class changed for us each teacher has brought the stern challenge. In the new class sign tests in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the teacher only then has solved these two aspect problem, can develop the teaching well. First,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inquires into the study implementation the anxiety: Before the student inquires into the mistake, the inquisition knowledge foundation, inquisition ability, teacher’s teaching progress, the inquisition study criterion, the inquisition study resource development, the test and evaluation system’s reform. Second, in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eacher exists question: Becomes a mere formality, too pursues the teaching the situation, the method modernization, not to dare to open the mouth to speak, cannot control the classroom; Please read “three agriculture” to report:①Countryside curriculum educational reform present situation;②In the countryside school classroom education teaching inquires into the study implementation the anxiety;③In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teacher exists question.
  【Keywords】The new class changesThe classroomCountrysideAnxietyQuestionReport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次课程改革,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还改变了老师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因此,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解决了这几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
  中州大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早在20世纪末就已开始酝酿,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到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之后,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于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世纪之交正式启动。
  与以往教育改革不同的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从理念到实践更为彻底的改革,它建立了一整套新的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理论体系,并遵照“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方针,采用滚动试点!辐射发展分步到位的方式开展新课程实践。这次课程改革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课程改革在农村教学实践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报告一:农村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生源丰富,信息闭塞、教学理念陈旧、教材内容很少顾及农村实际、设施落后、经济困难、师资紧缺等现象,给教改带来诸多困难。
  1.1观念问题。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学工作起着统帅作用,并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推进和实施效果“现实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新的课程改革只不过是国家又换了一套教材而已”至于在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程理念,不少教师感到茫然,但是,不少地方“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以及“分数挂帅,升学第一”……诸现象愈演愈烈,真可谓素质教育闹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稿得扎扎实实。又因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水平已不适应课改的要求。
  1.2师资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但是,由于城乡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正规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很难分配到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任教。因此,现实的情况是,很多学校没有师资能够开设此类课程,即便是勉强开设也存在着严重的“赶鸭子上架”的现象。在学科结构方面,多数农村学校缺少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和外语教师。培训问题也是师资问题的一个方面,许多农村中小学校因经费紧张不能完全解决或只能部分解决教师的培训费用,教师要想参加培训只能自掏腰包。但农村教师的工资普遍偏低,不少老师最终只能放弃参加培训。
  1.3课程问题。根据中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教材来看,教材内容很少顾及农村实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很少顾及农村原有的基础条件和教师的能力与水平等因素,存在着课程开发能力差、水平低的问题。例如:教师不懂得什么是校本课程。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问:“我们现在用的教科书是不是校本教材?”“我们为学生编的考试题算不算校本教材?”等等类似这样的问题。
  1.4资源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普遍感到课程资源不足。虽然基层的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各尽所能,因地制宜,但是,由于先天的不足,也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不少农村学校现有的条件性课程资源无法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教学硬件设施不齐全,教学资源缺乏。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学习方式(如研究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都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学生组织课题、解决问题、查找资料,需要通过图书、实验、网络及其他途径搜集大量的材料,而农村学校在资源信息方面严重缺乏。尤其是缺少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许多学校的图书室、实验室、卫生室设备陈旧,难以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1.5农村初中、小学的外语学科严重脱节;中小学课程及教学方法衔接问题、接轨问题。
  1.6评价问题。考试评价与课改的要求不统一,是当前严重制约农村课改深入的主要“瓶颈”。在有的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仍然以学校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指标。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考试成绩与学校的评优,与教师的待遇、晋职、晋级等挂钩。客观上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的差距。
  1.7“两教”问题。即教材、教辅问题,各大书店或书城的教辅琳琅满目,以各种名称冠名的翻版、翻新之书铺天盖地而来;课外教辅漫天飞舞。
  1.8师生问题。农村生源巨增与农村师资力量相对滞后的矛盾日趋凸显,七、八十人的班额到底是福还是祸!我们的教育是否在希望的田野上?
  
  2.报告二:农村学校课堂教育教学中探究学习实施的疑虑
  
  2.1疑虑一→ 关于探究中的错误。传统教育是“永远正确”的教育,是消灭错误、鄙视错误的教育,这种教育让学生在错误面前得到的是紧张、羞愧,而不是理性的分析与反思。科学的历程正是在无数的失败与对成功的批判中发展的。教育背景中学生的失败是让他们掌握得到真理方法的重要途径,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失败是有教导性的。真正懂得思考的人,从失败和成功中学得一样多。”所以,教师要善待学生在探究中的错误,要指导学生去发现错误,并以此引导他们掌握验证的方法与对错误的坦诚态度。简言之,“错误”往往成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一种资源、一种教育的刷新、一叶叶鲜活的教科书……
  2.2疑虑二→关于学生探究前的知识基础。探究学习不仅需要一定的知识为基础,而且要求学习者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缺乏知识基础,就放弃探究学习本身,实际上,科学家在进行某项科学探究活动前,也不一定就完全具备了进行探究的知识基础,他必须在探究中不断学习,才能弥补知识上的缺陷。所以,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教师要做充分的准备,特别需要了解:
  ①即将进行的探究学习需要的知识基础是什么?
  ②目前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够达到什么水平?还缺少哪些?
  ③学生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掌握那些知识?
  ④不同基础的学生可能存在的差异是什么?
  2.3疑虑三→关于探究能力。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一点大多数教师都有亲身体会,不论是培养学生解数学题的能力,还是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或者是语文教师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探究能力也是如此,应当尽可能早地进行这种能力的培养,最好从幼儿园、小学就开始。可惜的是,过去幼儿园与小学还不够重视,因此进入初中的学生非常缺乏探究的经验与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们花费一定的时间补上这一课;外加,小学、初中新课标实验的非同期、同步进行,给农村初中教育超前的变通的负荷;现有的常规学习、行为习惯抹杀了学生探究的本能。
  2.4疑虑四→关于教学进度。要花时间,必然影响教学进度,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既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迫切解决的头等大事。问题在于大多数学校在安排每学年教学进度时,并没有考虑这一点。还是按照大纲中的知识要求与课本知识章节排出一学年的教学进度。这种以知识为中心的进度安排,本身就违背了新课程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要求。因此,要面对本地本校的实际,实事求是地构建切实可行的课改方案。笔者认为:每学期开头的几周要将进度放慢一点,特别是起始年级,要调查研究这个年级学生探究能力的基本水平,选择本学习期望达到的能力目标,在开学的三周内,进行必要的探究技能:自学→讨论→图书资料查询→网络运用→解释→实验等培训。后面的教学再进一步强化学科探究的技能,一旦学生能力形成,学习的效率必然会得到提高,教学进度的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2.5疑虑五→关于探究学习的尺度。在探究学习的视野中,课本就是探究的资源之一;是教与学的第一手蓝本,《课程标准》是方向,是指南,是教育教学的“尺子”但是,仅仅坐在课堂里,似如“坐井观天”之势,这样是得不到探究学习所需要的丰富资源的。探究学习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图书馆、走进实验室、走进网络世界;“书,犹药也,善读可以治愚!”进得书山,走出书山;“读死书,读书死,死读书”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教育教学的春天,必是绽放课堂内外的精彩;学习者的时空在“课程标准”的导读中延伸与拓展。
  2.6疑虑六→关于探究学习的资源开发。在探究学习的视野中,课本就是探究的资源之一,但是,仅仅坐在课堂里,是得不到探究学习所需要的丰富资源的。探究学习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走进图书馆、走进实验室、走进网络世界。这就要求学校与教师依然要重视资源的开发问题,精心选择最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平台,教师还可以筛选确定适合学生水平的资源库。当然,学生亲身经历对自然或社会的探究,收集第一手的资料,要与在图书馆、网络或资源库的第二手资料结合起来,因为,这两种资料及其收集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7疑虑七→关于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考试与评价改革似乎是教师们反对探究学习最有力的理由,但是,高考已经发展到能力为评价核心的阶段,注重能力的培养将逐步成为教学的中心任务,考试与评价制度本身将进行改革,学分制等更注重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将取代过去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新的评价机制主要突出两点:一是强调综合评价;二是强调过程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评价。在强调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必要的甄别和选拔考试,只是不要把它看成唯一的标准。目前,我国还没有取消甄别和选拔考试,选拔考试仍然是我国选拔人才有效的办法之一。“RSR”学生成绩等级评价的问世,无疑为农村基础教育给予了区域化、人性化、整体性、科学性的评估机制。
  
  3.报告三:农村初中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问题
  
  3.1问题1:流于形式。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新课程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改变。教学只求“表面热闹”。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活跃,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等问题,不能给予学生自主的时间,忽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其实, “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3.2问题二: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但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含辛茹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理应让主体学习的材料成为学生的“最爱”:学习走进生活,生活中去学习。
  3.3问题三: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数学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不少老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从学习方式看,学生的数学学习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一种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无论是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还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都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改革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对传统的精品继承和发展。课堂上是不是讲,真正的问题在于讲什么、怎样讲。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接受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该引导的要引导,该问的要问,该点的要点,该讲的要讲,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师生的主导性、主体性。

  3.4问题四:教学过于追求手段现代化。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好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为此,讲课教师不惜花费一周甚至数周的时间精心制作课件。可结果并不理想,有的课件不过是课本的乔迁之举,只是起到了替代小黑板的作用;有的教师把界面搞得五彩缤纷,以为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结果适得其反,学生的注意力被鲜艳的色彩所吸引,忘记了听老师讲课,而忽略了课堂教学中应掌握的知识。计算机辅助教学要注意“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注重实效。使用新技术并不一定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屏幕不能代替必要的板书,学具操作不能代替必要的教具演示,教师只有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优势互补,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5问题五:部分教师不能驾驭课堂。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以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未及的,课堂纪律难于控制,教学任务难于完成。学生一放开,教师在课堂上感到特别紧张,甚至感到无所适从。结果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课堂纪律无法控制,学生成绩两极分化。对课堂不能调控,主要是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为此,教师应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学不再是预先设计的课程方案的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课程预先设计的基础上,循着学生思维的起伏、情感的波澜适时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动态、静态的教学氛围彰显课堂教学的和谐。
  
  4.认识与建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重要内容。虽然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实施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代表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取得的成绩给子了充分的肯定,并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4.1农村的课程改革不应过分强调同一性,应根据我国各地农村发展的差异和不平衡性的现状,实现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多样化和多样性。
  4.2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确保农村学校的师资来源,使课程改革成为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契机。
  4.3新课程改革方案要适应中国广大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鼓励各地编写适应农村教育要求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版或农村版的教材。国家课程中的部分学科。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等可考虑编写地方版或农村版的教材。
  4.4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要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制度特别是中考制度的改革。要注意避免由于升学考试制度和课程改革的要求的不同步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负而影响。
  4.5专业技术职务、评优、晋级、城乡支教活动、招聘特岗教师等一系列活动催生农村教育步入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育新天地。
  4.6农村小学、初中英语教学真正迈进课堂教学与阶段评估的正常轨道。
  4.7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推行、运用、远程教育的开展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8科研治校,科研兴校;蔚然成风……让教育工作者由“教书匠”,真正成为研究型、创新型、终身学习型的积大成的职业劳动者。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走进新课程。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陈时见.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杨伟蓉.课程改革在农村教学实践中的思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南宁: 2003.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25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