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韩寒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伟松
《1988:我相和这个世界谈谈》是韩寒最新的作品,一度在图书销售榜上名列前茅。韩寒从来都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但是最近几年韩寒所表现出来的正义感和公民责任感逐渐让舆论的天平尽可能地倾斜于他,所以,才会出现如李伟松在文中所说的年过半百的人都已经对韩寒表示认同。而李伟松更是用《先生韩寒》这样的标题表达了对韩寒的敬佩。
(临杰)
历史课准备下课时,年过半百的历史老师感慨万分:“现在敢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了……”有个同学问道:“老师,你觉得韩寒怎么样啊?”历史老师扶了扶眼镜:“韩寒这小伙子的书我看过,文笔老辣,确实不错。最起码他讽刺了很多社会的不良现象,值得同学们一读。”我抚摸着书桌上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触摸到了它强有力的心跳,“扑通,扑通”,突然便有了书写的冲动。
我从初中便开始读韩寒的书,从《三重门》到《可爱的洪水猛兽》再到现在的《独唱团》和《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他经历晦暗曲折的叛逆时期,终于趋向了成熟与懂事。我在成长,而韩寒也是。从一开始人们的批判到现在年过半百的老师对韩寒的认同,韩寒终于为人们所接受,他们终于说出像“韩寒这小伙子不错”的话来。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这本书是沉重的,它反映出这个世界鲜为人知的阴暗面。小说以一个妓女悲剧的一生与她卑微却美好的梦想形成残酷的对比,引发人们对社会一些不良现象的深思。而这本书却又是轻松的,它写出了人性的真挚。一个妓女对于生孩子并让其幸福长大这一梦想的坚持不正是母爱的伟大么?但正是这个被作者赋予了善良、诚实等诸多美德于一身的相貌普通的女子在现实中却屡遭伤害,最后甚至为了实现做母亲的梦想而付出年轻的生命。我不禁深思:这,到底是谁的错?或许这也正是韩寒在思考着的问题。
韩寒最终还是成熟起来了,写出来的作品展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力量,说出来的话也越来越得人心。他将这个世界揉碎了,再用独特的手法把它重现在作品里面,让人们在嬉笑怒骂之后,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现状。正如韩寒所说的:“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从高墙里走出来更好,虽然外面也只是没有高墙的院子。”这个世界不正是这样么?小时候爸妈告诉你不要跟陌生人说话,长大后长者告诉你不要乱说真话,太多的“潜规则”,一不小心便会让人遍体鳞伤,就像书中的娜娜。
毒奶粉、苏丹红、富士康跳楼、云南“躲猫猫”……那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难道我们不应该停下生活中匆忙的脚步去跟这个面目全非的世界好好谈谈么?
或许有人会因此而感到悲观失望,甚至对这个世界丧失了信心,但韩寒说:“无论是多么面目狰狞的人……我其实始终都能记得他们不经意间的叹息,我不认为那是人类在压迫下容易满足的贱,而是不经意间流露出来本是同类的交流。”这便是那些深藏在某些人内心深处的人性吧,而韩寒却一再地试图去挖掘,试图让它再重见天日,试图让这个被利益扭曲了的世界重新展现出人性的光辉。
生活是沙漠中的流沙,人是被流沙包裹着的四处漂泊的植物,被生活支配着变成了“房奴”“车奴”等一系列的“奴隶”,被裹到东,被裹到西,浑浑噩噩地度过了人生所有热血的岁月。韩寒如是说:“我离开了流沙,往脚底下一看,原来我不是一个植物,我是一只动物,这帮孙子骗了我20多年。作为一个有脚的动物,我终于可以决定我的去向。我回头看了流沙一眼,流沙说,你走吧,别告诉别的植物其实他们是动物。”生活欺骗了我们太多,只要我们睁大眼睛观察,我们便会发现,我们其实不是被生活的流沙所包裹着的植物,我们是站在流沙上的动物。
故事的最后,娜娜只给世界留下了自己的孩子,文中写道:“我带着一个属于全世界的孩子上路了。”这便是这个世界的希望吧。但是这个孩子在世界上发出的第一个声,既不喊爸爸,也未喊妈妈,只喊了一声“咦”,睁着纯真的大眼,对着这个世界抛下了一个疑问。然后,作者又带着这个孩子走上了征途。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条路没有错,继续前进吧,先生韩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39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