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作文教学应注重情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镇国栋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怕写作文,谈“文”色变。造成此种心理的原因之一,是学生的作文是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下进行的,巨大的心理障碍堵塞了作文的思路。情感是写作的动力。学生只有带着满腔热情。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被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所感动,感知到生活中的美,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因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情感性。笔者以为,作文教学的情感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命题的情感性
  
  首先,命题要降低审题难度,不设审题障碍。同时,命题所涉及的题材应为学生所熟悉,学生提起笔来,有事可叙,有理可议,有情可抒。如给出作文题目《今天我值日》,学生一看便知是写学校生活的,这类材料俯拾皆是,写起来自然不觉得难。
  其次,用新颖的题目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寒假过后,如果出《寒假生活二三事》等题目,学生一看就觉得索然无味,会产生一种厌倦心理。很难激起作文的热情。这就要求教师在题目的新颖度上下工夫,同样是写寒假生活,如果出《寒假不“寒”》、《奥运年寒假别样情》等题目,会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未成曲调先有情”。
  再次,命题的文体要求应放宽些,要把握跨世纪中学生的心态,适时从他们的喜怒哀乐中捕捉动情点来命题,让他们自由选择文体,使他们在作文过程中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使写作文的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比如以“说句心里话”为话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学生就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展示才华,吐露心声。
  
  二、指导的情感性
  
  作文指导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使学生对所写事物激情满怀,“情动而辞发”,就能调动其他一切写作因素的有效运转,去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写出情文并茂的佳作来。
  1 扣“题”激情。学生作文首先接触的是题目。常见题型有: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等等。不管什么形式的作文题,一般都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审题指导时,要仔细分析、认真研究题目或材料中的感情因素,找出题目的重点即题眼,把握文章的主旨,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或褒或贬、或扬或抑、或肯定或否定……学生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会像冲开阐门的急流,汩汩不绝地从笔端喷涌出来。例如指导学生写《一次成功的喜悦》。可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取得的成功,让他们沉浸于成功的喜悦之中,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构思写作,学生自然会抑制不住感情的冲动而用心作文。
  2 设“境”激情。一定的情境,可以引发一定的情感。境与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一般情况下景与境所指的事物是相同的。因而在作文指导中可以设置一定的情境(或情景)。让学生置身于情景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写作境地。教师可借助图画、摄影、音乐、录像、电影、参观、旅游等手段,创设与文题紧密相连的真情实境,制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入境”、“人情”。
  3 “共鸣”激情。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时,分析一篇篇蕴涵着真情实感的课文,会使学生受到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染或写作技巧的启示,触发学生曾有过的内心体验,产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的欲望。如《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让学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他们在心灵深处自然会升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评改的情感性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若在作文评改时注重情感性,则既可维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可明确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
  1 批改方式多样化。实践证明,对全班所有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耗时多,信息反馈不易及时。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实际上。批改作文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分组互评,可以参照评分标准自评。可以流轮面批,等等。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后,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主体意识增强,从而对作文倾注更多的热情。
  2 多鼓励肯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能只在命题、指导时注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作文评改时同样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教师在写批语时要充分肯定优点,要委婉指出不足。在评讲时要多表扬优秀作文、优秀片段、甚至是优美词句。使作文中的“闪光点”在全班学生面前“闪光”。通过这样的办法,我们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在作文评讲时的积极情感必然会使他更乐于写作。
  总之,作文情感因素的培养是提高作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比单纯传授文体知识和写作技巧训练更胜一筹。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切不可忽视这个问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8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