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区域幼儿教育在发展中面临着薄弱而又低迷的建设基础、边缘而又匮乏的制度保障、不良而又缺失的教师队伍结构、脆弱而又不可持续的教师专业发展、差异而又不平衡的区域布局等重重困境。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要突出重国,则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其中,提高对区域幼教事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是前提条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与规范办园条件是现实基础,提高教师地位与完善队伍结构是关键所在,实施政府统筹与建设教育基地是有效保障。
  [关键词]区域幼儿教育;教育均衡发展;师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8-0023-04
  
  目前,徘徊于国家义务教育体制之外的区域幼儿教育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重要变革时期,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鉴于此,我们对山东省临沂市幼儿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专项调查。本次调查中,考虑到临沂市经济、社会特别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我们采取分层抽样法,选择河东、平邑、费县三个县区为调查对象,在每个县区又划分出城区实验幼儿园、驻城单位幼儿园、街道民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乡村幼儿园等不同调查类型。
  调查显示(本文未标出处的数据,皆来源于本调查),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面临重重困境。如何寻找改革对策,从而突出重围,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薄弱而又低迷”的建设基础
  调查发现:区域幼儿教育处于低迷爬坡的发展阶段,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薄弱、萎缩。
  第一,办园规模小,办学条件简陋。在乡镇,“一村一班一师”的现象比较突出,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较为普遍。由于幼儿园的投入没有保障,办园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园舍及设施的达标率较低,例如:幼儿园面积狭小,采光与通风不良;设施配备种类不全,数量不足,常规保育教育设施寥寥无几;不少幼儿园还存在着安全隐患;等等。调查发现,在经济发达的兰山区、罗庄区、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临沂经济开发区,还没有省级实验幼儿园;费县城区只有1所政府办幼儿园,其18个乡镇只有11个开办了中心幼儿园(其中5个又被个人承包)。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太少,政府办幼儿园的比例太低。
  第二,班额大,师生比太高。调查发现,临沂市幼儿园平均班额为36.7人,师生比高达1:30.6(国家标准为1:6~1:7)。从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没有条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师资并按照小班额上课;另外,该市办园主体多为民办,幼儿园便是盈利而非公益机构。在幼儿收费不可能太高的前提下(幼儿家长多为低收入、弱势群体),“扩大班额、少聘教师(或聘工资低的非专业、低水平教师)”等因陋就简的做法,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第三,入园、入托率偏低。通过调查我们得知,临沂市平均入园率只有76.8%,与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十一五”目标有较大差距。入托率只有8.5%,有的县区只有2:3%。如此,该市县域幼儿教育要实现“托幼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尚有较长的路要走。
  第四,尚处低迷爬坡的发展阶段。调查发现,一方面,临沂市的幼儿园、教师总数和幼儿总数有下降趋势。这说明在市场作用下,教育资源在优化组合的同时,原本匮乏的幼儿教育资源也在流失或退出;同时也说明区域幼儿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幼儿教师的生存环境没有改善,发展空间相对萎缩。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师生比与平均班额则缺乏变化,区域幼儿教育办园条件和资源配置没有显著改观,很难吸引或留住优秀师资(甚者是一般师资),如此,也就很难顾及到办园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了。
  (二)“边缘而又匮乏”的制度保障
  调查发现:区域幼儿教育游离于义务教育体制之外,边缘化的处境使得制度层面的保障匮乏无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教育监管不严。据2009年统计,临沂市共有幼儿园3031所,正式审批注册数为647所,这说明具有合法资质的幼儿园数仅为21.3%,区域幼儿教育在监管上还存在较多“盲点”,大量的民办幼儿园尚处于无证非法经营状态,区域幼儿教育秩序亟待整顿。另外,不少县区大量乡镇还没有创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甚者原有的中心幼儿园反被个人承包,这说明相关教育部门对“创建乡镇中心幼儿园工程”还缺乏监管力度。
  第二,经费投入不足。2008年临沂市财政投入仅为70万元,此款去向应该是市政府主办幼儿园的教师工资与办公费用;县乡财政投入3590.6万元,其去向也应该是县乡实验与中心幼儿园。大量非政府主办的幼儿园全部靠幼儿交费和个人投入,他们获得的政府投入性支持为零。
  第三,政府责任不到位。经费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得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平均工资只有四五百元,不少农村幼儿园则只有二三百元。这样低廉的工资待遇,加上临时代课教师的卑微身份和包班工作的繁重劳动,怎么能够吸引优秀的师资呢?幼儿教育是培养祖国花朵、关系民族根基和未来的伟大事业,可目前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状况很令人担忧,这不得不说是政府责任的缺失!
  (三)“不良而又缺失”的队伍结构
  区域幼儿教育“薄弱而又低迷”的建设基础与“边缘而又匮乏”的制度保障,是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社会现实困境”;而“不良而又缺失”的队伍结构,则是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自身内在局限”。
  第一,结构不良。调查发现:临沂市的幼儿教师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一半以上,中专学历者为68.9%,76.4%的教师未评定职称,72.6%的教师无教师资格证书,非幼教专业人数占61.3%,有正式教师身份者仅为24.3%,男教师(职工)只占4.1%。这是一支结构不良的教师队伍。据进一步访谈发现:有正式身份、有职称、较高学历和较高年龄的教师,大多集中在城区里政府办的实验幼儿园,如果剔除这个特殊方面,其他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结构将更为不合理。
  第二,质量不高。在广大的乡村幼儿园,承担教育与保育工作的大多是没有上岗资格(缺教师资格证书)、没有经过专业训练(非幼教毕业)、没有正式教师身份(临时性的代课教师)、没有职称和较高学历、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这样一支由“没有……”组成的教师队伍,其质量是“没有”保障的。
  第三,数量不够。这支队伍在数量上也欠缺太多。如果按照国家规定的师生比配置教师,目前该市幼儿教师数量要翻几番才能“达标”;如果要普及学前三年教育,23.2%的“缺口”同样需要相当数量的师资配备。
  (四)“薄弱而又不可持续”的专业发展
  调查进一步发现:幼儿教师专业基础薄弱而又缺乏专业发展的后续平台,表现出不可持续发展的倾向,这使得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自身条件更为恶化。
  第一,专业基础薄弱。对自己专业基础状况的评价,有近60%的幼儿教师直言不讳地认为较薄弱或很薄弱,有近一半和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自己

的专业水平一般和较低,这与幼儿教师队伍的“低学历和非专业”倾向相吻合。
  第二,发展平台的缺失。78.1%的教师近五年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93.5%的教师几乎没有获得县级及以上教学能手等业务称号的机会,84.1%的教师没有承担课题的机会,76.3%的教师没有发表过文章(剩下较小比例有机会的教师,应该是城区政府主办实验幼儿园的教师)。如此,大多数的幼儿教师缺失发展平台,被主流教育严重边缘化,失去了发展机会,以至于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第三,执著无奈的坚守。在此生存环境和工作状态中,有35.7%的教师还执著地坚持着,而只有12.7%的教师认为这支幼教队伍是不和谐、不稳定的。从中,我们既感受到一种令人感动的精神,又看到一种让人心酸的情感在弥漫。
  (五)“无奈与强烈”的生存诉求
  在调查与访谈过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区域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无奈与强烈”的生存诉求。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奢望改变身份。农村幼儿园不是编制部门正式审批的机构,幼儿教师既不是公办教师,又不同于历史上的民办教师,多为在没有合法资质的幼儿园里的临时“打工”者,没有明确的身份;即使是公办幼儿园的教师,也是借占中小学的编制。没有明确的身份,就不能纳入教师序列由人事部门统一管理,这就使得他们在编制、职称评审、评奖及其继续教育等许多方面都无法获得相应的权益。如此身份不明,也使他们难以获得相应的职业地位与工作待遇,致使其缺乏职业的荣誉感和专业的归属感,难以将这份工作当成事业来追求,也就会从根本上丧失奋斗的动力与迷失前进的方向。
  所以,幼儿教师最大的奢望是改变自己的身份状况,参加培训的最大目标也意在借此改变因身份不明而带来的尴尬且艰难的处境。他们认为,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首要措施就是明确其教师身份(他们已经是教师,有的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但因身份问题他们仍是“黑户口”)。
  第二,盼望改善条件。一方面,因缺乏投入,很多民办或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条件简陋,教育保育设施匮乏,安全隐患突出,不少幼儿教师是在极其简陋的家庭作坊式的幼儿园工作,其工作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由于规模小、教师配置少,幼儿园根本没有搭建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平台。教师只能在没有专业分工的“看孩子”层面上辛劳地忙碌,很少有与主流教育者交流学习的机会,他们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忙碌中逐步丧失了发展的可能性。
  所以,幼儿教师盼望着能够改善工作条件,因为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影响教育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幼儿园的设施条件简陋”“影响个人能力发挥的最主要原因是工作条件恶劣”。
  第三,渴望专业发展。即使在“身份不明、条件不良”的处境中,我们还是能够感受到幼儿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那份渴望。他们把“系统的专业培训”放在“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最主要措施”的第二位(虽然他们只有三四百元的低微工资,但生活待遇仍排在专业发展后面的第四位),把“提高专业水平”当作“参加培训的最大目标”,并在“影响个人发挥的最主要因素”的归因中,真诚地认为是自己的“专业素质的限制”。
  这就是我们的幼儿教师,在面对重重困难和不公正的待遇时,“还当教师”仍是他们无怨无悔的第一选择。在如此困苦、尴尬甚至屈辱的处境里,他们仍把“承担责任、热爱孩子、坚守岗位、安贫乐道”作为自己最应具备的优良品质,他们在执著地坚守着,默默地追求着,在奢望、盼望和渴望着。
  (六)“差异而又不平衡”的区域布局
  第一,城乡差异显著。通过调查与X2检验表明,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城乡差异(p<0.01)。这具体表现为:城区幼儿园的条件设施、师资配置、工资待遇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大大高于乡村幼儿园。
  第二,县区差异明显。通过调查与X2检验表明,区域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在县区之间差异明显(p<0.05)。这具体表现为:经济发达县区在办园条件、师资配置、工资待遇及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明显高于经济落后县区。
  第三,公私差异突出。通过调查与謦检验表明,区域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在公立与民办之间差异突出(p<0.01)。其具体表现为:各县区由政府主办的实验幼儿园条件设施先进,师资配置管理纳入小学教育系列。虽然其管理水平和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实验幼儿园教师年龄老化现象严重)远低于相邻的中小学,但他们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与民办幼儿园相比要好很多。
  
  二、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出路
  
  破解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社会工程。其中,提高对区域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是前提条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与规范办园条件是现实基础,提高教师地位与完善队伍结构是关键所在,实施政府统筹与建设教育基地是有效保障。
  (一)提高认识水平与顺应发展潮流
  提高对区域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并从制度层面加以规划设计,这是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整个幼儿教育事业被重视了,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才会真正提到议事日程。
  从世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完成了普九、准备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从娃娃抓起”的社会条件已经成熟。各幼儿教育办学主体,特别是政府对此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区域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偏低且不平衡,这与区域社会的和谐发展不相适应。没有一支“结构优、质量好、数量足”的幼儿教师队伍,就难以支撑其区域幼儿教育(特别是区域农村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基础先行性、公益福利性和政府主导性”特点,不能简单地把幼儿教育抛向市场。作为负责任的政府,要把幼儿教育纳入本地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要给予其优先发展的制度设计。
  (二)加大投入力度与规范办学条件
  幼儿教育有效投资机制确立以后,我们才能保障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办园条件,这是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基础。也只有具备了这个现实的基础(良好的办园条件),我们才有可能吸引和留住优秀师资。
  幼儿园办学条件简陋、幼儿教师工资低微、幼儿教育事业举步维艰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政府的投入太少,没有形成有效的投资机制,这是制约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从制度层面破解这个难题,必须尽快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从而使政府形成“像抓九年义务教育那样抓幼儿教育”的局面。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建议先将乡镇中心园和达到市级一二类的农村幼儿园纳入各级政府财政补贴范围,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扶持力度,尽快改善办园条件,提高幼儿园的资源配置水平。
  有了投入的保障,我们就可以根据国家要求和区域发展需求,制订统一的办园资质和办园条件标准,对各县区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和乡镇幼儿园)

的办园资质进行评估督查,整顿幼儿教育秩序,规范办学条件,整改、撤销一批条件不达标(特别是有安全隐患)的幼儿园,使临沂市幼儿教育事业进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提高教师地位与完善教师队伍结构
  幼儿教师只有具备了相应的地位和待遇,这支队伍才能稳定下来,幼儿园也才能进行改善教师结构和专业化建设的相关工作,这是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所在。
  在中国特有的学前教育体制格局中,幼儿教师(特别是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身份尴尬、地位低下与待遇低廉,成为影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焦点”问题。首先,要按照国家颁发的幼儿园编制标准,由县编制、教育部门共同核定各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明确幼儿教师的“正式教师”身份,给他们以公正的地位待遇。其次,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最低工资标准,规定非公办幼儿教师的最低工资数额(比如临沂市要高于530元),提高其生活待遇。再次,要为正式聘用的非公办幼儿教师办理社会保险,建立非公办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险制度,以进一步改善幼儿教师社会待遇。
  在以上措施落实的基础上,临沂市改善幼儿教师结构、加快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就提到了议事日程。首先,要通过系统的在职培养培训制度,提高在岗幼儿教师的学历与专业水平;通过严格的师资准入制度,引进优秀师资和补充新师资,从而改善现有幼儿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性别和专业结构。其次,通过融入中小学教育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搭建教师专业化发展平台,使幼儿教师走出边缘化,进入主流教育群体,在上下联系、左右沟通的教育保育活动中,走出封闭、僵化和萎缩,不断开拓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天地。
  (四)实施政府统筹与建设教育基地
  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艰难复杂的社会工程,实施政府统筹并建设培养培训一体化的教育基地,是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保障。
  在这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统筹规划力度,着重解决“制度设计与经费投入”问题;教育行政要切实履行职责,着重解决“秩序整顿与结构优化”问题;师范院校则要先行探索,着重解决“服务定位与基地打造”问题。如此,各责任主体各司其职。才能携手开拓区域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为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当务之急是区域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相关部门可以依托区域教师教育学院(区域师资培训中心),通过政府买单,对幼儿教师实行“订单式”培养培训,为区域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和农村幼儿园)配备合格师资。在此基础上,把幼儿教师纳入到义务教育系统统一规范管理,逐步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幼儿教师队伍,为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2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