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差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君萍
摘 要:笔者根据近几年由于升学等的因素影响,总结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差的原因,提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思想品德 解决对策
《思想品德》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实现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标志。所以抓好新时期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事与愿违,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的思想道德每况愈下,学校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不佳。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差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当今社会受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社会压力的增加,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本中贯穿的思想产生了怀疑,他们感到理论的东西是华而不实的,可有可无的,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思想品德教材上的思想是虚假的、无用的,将来在社会上根本无用武之地,这些虚喊口号的知识学的越多越束缚人的头脑,学的越多越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是导致思想品德教育失败的最主要因素。
2.家庭原因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家长们不得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成绩就是生命,只有成绩考高了思想品德才是A等,成绩差思想再好也是D等。于是家长们不得不以成绩为重紧抓学习,思想品德教育暂时放在一边,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自己会解决这些问题的。因此重知识教育,轻德育教育是家长们的通病。
3.学校和教师的原因
乡村大多数学校受排名等因素的影响,平时非常重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轻视政治、历史、地理等,把它统称小三科,或者小儿科。排课时必须把语数外排在前三节,因为中考所占分值大,而且由专业教师负责上好。对于政史地等科是给大三科教师弥补课时数的课程,只要课时数够,谁上都无所谓,大不了就是勾勾、画画、念念、背背的事情,只要识字谁都能上,于是由其他专业教师附带上思想政治课,这些教师整天忙于研究自己的专业,对附带的课程无暇顾及,准备不充分,课堂上应付,这必然导致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低下。
4.学生原因
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意义不能全面认识,在思想上重视不够,表现在上课打瞌睡、开小差,无心听讲。课后不理不睬不过问,即使留意的也是临阵磨刀,死记硬背几句,用来提高自己的总成绩。他们不知道这门功课的有用性和实效性,这也是导致思想品德教育效果不佳。
针正对以上问题,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走出教学低谷,笔者认为必须转变观念,重新审视,重视思想品德课。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果的策略
1.学校应重视是思想品德教育
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基地,因此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渗透到每一个细节,注重日常行为习惯。如果让德育教育只在品德课上完成,那么品德教育将付诸东流,素质教育将流于形式。学校更应该以负责的态度从多角度正确评价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绝对不能仅以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好坏,考试成绩等次就是思想品德等次,以成绩决定一个孩子的全部,使他从小丧失信心和勇气,断送他们的前途。
2.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创新教育
思想品德课是趣味性极强的一门课,对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充满了好奇,而现行教材恰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摆脱纯知识的、死板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进行创新。
(1)转变教学理念
转型期教育有更多的新特点,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改要求。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广泛博览、观察社会、了解新闻,用最新的实践材料教活知识,对于不适应或农村学生难以接受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转化,从而使学生不在迷惑,当然这对教师的要求就显得更为严格,新课改下的教学就不在是仅仅强调教师的教而是如何指导学生的学的问题。
(2)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学校,学生的学习有相当部分源于教师的教,因教师教的风格不同,教学方法的差异而导致教学效果相差较大。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教师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讲课时要精讲精练,幽默风趣,要理论联系实际,能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在实际行动中去掌握知识,进而提高学生修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家长、学生应该重新认识品德课,提高学习效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文化、父母的言传身教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成长。作为家长应该时常要求自己生活检点、行为规范,给孩子树立榜样,使他们从小就有良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所学校,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已有明确的分辨意识和评价体系,但半成熟状态的他们太在意对自己的评价了,因此家长必须和学校协调,走出对思想品德课的误识,重新确立评价体系,认识到它的有用性以及在孩子成长中的价值作用。引导孩子的思想品德良性发展,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也会随之好转。
总之,思想品德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在整个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重视它,提高个人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作者单位:甘肃省渭源县路园学区大路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66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