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辟新渠道,构建新模式,努力搞好德育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要落实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笔者结合自己的十几年的工作实际认为,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德育工作新途径,形成教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新格局。
  第一,要组织广大教职工深入学习《意见》,《意见》对我们开展思想品德教育这项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深入学习、理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把工作做好。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调动全体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完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的工作,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品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过去,我们也有较好地做过学生思想品德工作,如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体系就曾是我们开展教育工作的有力帮手,实践证明是一项很好的举措。今天,这样的方法仍应该坚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既要继承,又必须创新,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对现有的教育模式重新加以审视,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新情况:如互联网环境下的德育等,积极开创出新的工作方法。
  第二,要充分利用德育资源,使学生受到陶冶教育。学校要实施系统的德育工作计划,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建立德育基础,有意识的将学生带到德育基地或者让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学到德育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升华,激发道德情感意识,产生符合社会需要的行为。
  第三,利用公开场合开展德育工作。平时可以利用早操,课间操,升降国旗,开学生会等公开场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个学生的道德行为或非道德行为在公共场所受到表扬或批评,自然能教育一大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保持学生的自尊心,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
  第四,建设校园文化,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新形势下,建设校园文化,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因校而宜建立必要的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建设健全的校园设施文化,创造好、齐、美的环境文化,建设以校旗、校徽、校训和校歌为主的校旨文化、校史文化、制度文化及活动文化等。
  第五,充分发挥团队,班集体教育的作用,增强团队等组织的凝聚力,增强集体教育的功能。
  第六,提高教育质量,发挥德育作用。罗曼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有阳光。”要提高德育的效率。必须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当前部分教师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追求名利,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部分教师对祖国悠久历史,辉煌文化,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知之不多,对实事政治关注不够,从而渗透的有效信息量不大。要大力提高教师素质,大力加强师德教育和师德修养,树立“一身正气,为人师表”的道德思想。
  第七,净化社区环境,帮教落后学生。要树立校外德育队伍,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组织校外辅导员与品行有缺陷的学生结对子,努力做好学生转化工作。
  第八。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语文是知识的载体,也是思想的载体,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具有人文性。培养学生成为21世纪素质优良的中国人,是各个学校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起着独特的,别的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为汉语言,文字学科经过五千年的锻炼,是博大精深,丰富无比,意蕴无穷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地质层,是名族的根。他不仅仅反映着祖国的自然,而且反映着民族精神。在教学生语言的同时,也是在用人类的精神文明,用中华文化的乳汁,哺育他们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的认识,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从教学时间看,语文教学课时最多,是思想品德的三倍。思想教育虽然没有思想品德那么直接,那么专一,但它包含的思想教育要点却是宽泛的,它像春雨一样经常不断地点点滴滴,无声无息地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如果归类也会是一个庞大的思想品德系统。进入教育教学中有许多意蕴美、意境美、形象美、情感美,有很强的亲和力,学生一学起来就爱不释手,有一种德育因素便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们心田。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发挥德育功能去塑造美好的心灵,把德育管理与教育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德育特点,改进教育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在德育管理这个美好的大家庭里茁壮成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76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