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例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季芳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概括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以下谈谈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几种做法。
一、创设进行思维训练的情境
课堂教学是训练小学生数学思维的主渠道,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创设情境,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是一件长期性的工作,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
例如:教学一年级思考题“要拿出8角钱,你能想出几种拿法?”课前,让学生准备好5角纸币1张、2角纸币4张、1角纸币8张。
首先,让学生随意拿,然后再要求学生动一动脑筋:“怎样拿才有规律,拿的方法又多?”“如,从币额大的拿起。”在教师启发下,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部分学生能用各种拿法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的组织图案写成下列的算式(以角为单位):
5+2+1 2+2+2+2
5+1+1+1 2+2+2+1+1
2+2+1+1+1+1
2+1+1+1+1+1+1
1+1+1+1+1+1+1+1
再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规律:(1)从币额大的拿起。(2)把第1种拿法的2角分解为2个1角就变成第2种拿法,(3)还可以从币额小的拿起。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通过动手、动口、观察、思考,愉悦地学习,同时也训练了思维。
二、选择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思维训练同样也须途径,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应用题教学既能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应用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启发学生解题思路,从而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学乘法应用题“每人浇4棵树,有3个人浇树,一共浇多少棵树?”时,请一个小组读题,让学生回答问题:“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然后教师贴出4棵树的图。“题中第二个已知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浇树)教师贴出3个学生浇树的图。“这道题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一共浇多少棵树?)
“每人浇4棵树,求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就是要算什么?”(就是要算3个4的和是多少)如果用加法解答怎样列式?列式:4+4+4=12(棵);如果用乘法解答又怎样列式?列式:4×3=12(棵)。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得出乘法口诀的意义,建立起正确的乘法概念,学会了解答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训练了学生思维。
三、充分发挥练习题的多向思维训练的功能
课本中有的练习题,尤其是有的星号题、思维题,可用简捷解法、反常解法和独特解法等多种解法,是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的好材料。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积极寻找多种解题思路,对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训练。
例如,教学面积计算后,让学生练这样一道思考题: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老师,这图形没学过,怎么求面积呀?”题目刚出现,学生就提出了疑惑。
“对,这种图形我们未学过,但大家东动动脑筋,怎样把它转换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思维开窍了,可把不规则图形割补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并且有以下几种解法:
以上解法中,既有组合,又有划分,不少学生能想到两种以上的解法,每想到一种解法都给学生带来了极大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本题的教学中,如果能运用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对原图的拆分进行演示,通过视觉刺激加深学生的理解,其良好的效果是静态的图片、幻灯片无法相比的。
在这几种解法中通过比较、分析,发现第三种割后的每个小长方形大小相等,因此第三种解法“20×10×6=1200”最为简便。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地认识问题,寻找简易快捷的方法,解答出答案,使学生既学会多向思维,又学会解题方法的优选。
四、利用互逆因素,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是在研究问题时从反面观察事物,去做与习惯性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心理学家曾做过研究,经常进行逆向思维训练的儿童,往往创造性思维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也特别强。教材中的例题如果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可以从中发现一些新的联系,新的构想,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例如,学习两步应用题后,学生可练习这种习题:“学校图书馆新买来科技书70本,故事书的本数比科技书的3倍还多50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学生解答:70×3+50=260(本)
然后让学生讨论上面这道题,假如故事书已知260本,科技书未知,可以怎么说?讨论结果有两种:
(1)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260本,比科技书的3倍还多50本,科技书有多少本?
(2)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260本,比科技书的4倍少20本,科技书有多少本?
学生编题后并解答,在逆向思维的训练的同时,培养了思维的创造性。经常进行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不囿于已有的思维定势,思维也就灵活了。
又如:池塘水面渐渐被长出的睡莲所覆盖,每天覆盖面积增加一倍。28天后就把整个池塘水面给覆盖了,那么覆盖半个池塘水面需要几天?这怎么解呀?刚开始学生几乎均无从下手。是啊,这题如果用常规的方法是难以下手,但是经过探究学生发现如果采用逆向倒推的创新思维方式则比较容易解决:因为每天增加一倍,28天的前一天(27天)刚好覆盖半个池塘水面。无从着手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学生们体验着享受着学习成功的愉悦。其实这种解题思维方法就是一种逆向思维,具有鲜明创新特点。虽然这种思维习惯和方式与一个人的先天的个性品质很有关系,但只要我们教师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平时学生学习活动中多提供一些合适有效的素材,坚持不断地加以训练,也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创造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24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