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舜

  为期两天的市级美术新课程课堂教学评比结束了,听了很多同行的课,感触颇多。综观教师们上的课,我认为一堂成功的课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突出表现。
  
  一、课堂的情态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围绕着教师的说教为中心,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这样的课堂如一潭死水,哪里还有什么活气?教师只有饱含情感,充满激情,与学生一起投入艺术创设的情景之中,才能为学生开设令人陶醉的艺术乐园。新课程开展以来,教师们已普遍重视这个问题,在上公开课中,都精心地创设情境,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课中,泰顺的邱静梦老师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向学生打开心扉,读日记,让学生看自己学生时代的照片,同时拿出准备好的镜子让学生们观察和审视自己,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调动了学生思维,学生和教师的心也靠得很近了。在《变幻的自然万象》一课中,平阳的陈永建老师情绪激昂,学生在他抑扬顿挫的语调及其真挚的感情引导下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课堂的状态。《地域的永恒魅力》一课中,瑞安的林长枫老师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环境――江南水乡切入,让学生在江南丝竹音乐中感受水乡民居建筑的魅力,一下子捕捉住学生的情绪,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美术教育的特点正是以美感人,以情动人。它是靠真情来打开审美者的心灵大门,牵引着人们回到真实的生命状态,回到本原的心灵感觉,去体悟我们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发展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以情施教,有利于运用情感手段来发掘教学中的美的因素,寓美于情、以情育美,从而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关注人类,关注自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可见,课堂中教师对课堂教学情态的把握相当重要。当教学活动中需要温暖、柔和、优美的情绪时,教师应先用自身的平和、深情、充满爱意地“发出信号”去感染学生,只有当教师与学生一起产生和谐“共鸣”时,学生才会被你的“情”所打动。教师的情态随时都处在被学生的感知过程中,当你微笑,点头,轻拍学生的肩或握拳以示鼓励,赞赏或扬眉示意,“此时无声胜有声”。所以,一堂成功的课很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平等、活跃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欣赏的热情,让他们想说,敢说,畅所欲言,尽情领略艺术的魅力。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交朋友、交心。
  
  二、教师的语态和教态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一个“情”字和一个“美”字。课堂教学中,教师精练的语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言中让学生感受激情,在表演中让学生动情,从而使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因此,教师的语言要亲切、自然并富有激情。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和肢体动作把学生带入艺术情景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并为之动情。《变幻的自然万象》一课中,陈永建老师就是用生动的语言,配合亲切幽默的肢体动作,形象地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迈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教态自然而又有亲和力。另一《美术家眼中的自己》的课中,永嘉的张丽君老师在教学中选取了一个艺术典型――墨西哥的女画家弗瑞达・卡罗作为重点介绍,在介绍学生认识画家作品,感受画家遭受不同的生命遭遇及爱情体验时,她的语言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情绪。教师富有节奏的语言让学生很好地感知了作品,达到了教学效果。相反,个别教师的语言缺乏启发性和感召力,有些用语太随意甚至很不恰当,往往会令学生不知所措,反应寥寥,甚至会令人厌恶。比如,一位教师在要求学生回答时,用“牺牲”来比方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其实这是很不正确的,学生的积极性大受影响,当然也反应冷淡了。如果教师示以学生一种亲切、自然的教态,多一个鼓励性的微笑,多一次肯定的颔首,多一个表扬的动作,课堂上学生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勇于显示自我的才能与个性了。
  
  三、教学的形态
  
  开课的教师在教学中很多采用了小组讨论或练习的方式,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果。在我国的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对合作学习的阐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是说,学习中讲究互相切磋,彼此交流,可以增加学习效率。这种“合作学习”在现在的艺术教学中为天性好动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现机会,虽然偶尔会让课堂纪律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但只要以学生为主体,达到体验感受艺术的目的还是很有必要的。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人类的精神创造。”在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优秀的教师总是会想方设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变幻的自然万象》一课中,陈永建老师就利用宣纸让学生表现了山水画的画法,学生跃跃欲试。《从传统到现代》一课中,温州的邹黎明老师给学生提供了剪刀、胶水、照片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将照片重新处理,拼剪成一幅画,学生积极性很高。《战争与和平》一课中,文成的郑小瑞老师要求学生尝试表演有关战争题材的动作,让学生有了表现的机会,关注了学生真正的参与。
  良好的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能变封闭为开放,让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充盈课堂:讨论、游戏、表演、创作、展示、欣赏、评价……使实践活动贯穿于学习探究的全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人文关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0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