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育观改革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玉斌
目前正是教育全面发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时期。我们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在此我对当今中学化学教育观的改革进行简要分析。
1.化学教育目标观的改变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教育首先要确立以科学素养为本的教育目标,改变以知识技能为取向的目标观。课标中对化学教育的目标明确指出:“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这正是新课标比大纲更具活力的原因所在。从课标内容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现实的生活、周围的生产实际、环境污染和保护、当前的科学技术密切地发生联系,具有崭新的化学气息,而不单是相对比较固定的,已“存活”了很久的学科最基础的知识。我们要把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为了体现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化学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构建了课程的目标体系,并通过内容标准逐一落实。如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要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从日常生活或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活动;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应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要发展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等等。与旧化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相比,新化学课程标准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生活中的作用,突出了化学的趣味性,大大方便了教学。
新课标确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智育,还应当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心理、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久而久之,化学教育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忽视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方法,尤其忽视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与态度,教育层面也往往只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发展需要。新课标中学生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突出体现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协作的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具有发展意义的教育目标,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升了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2.教育时空观的改变
教育时空就是教育的时间范畴和空间范畴。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育就是要突破教育的封闭状态,打通实际生活与学科间的应有通道,让化学的教与学具有鲜活的色彩。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的外延与课程的外延相等”,“课程是生成的”。课标中涉及的内容,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应强调大力开发新课程资源的教育理念。它把课程资源的内涵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从而建立起校内外教育资源网络。
构建开放而具有活力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突破原学科教学时空上的封闭状态,这些改变的不仅是教学的时间、地点和内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生成知识的渠道,促使学生主动地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关系的情感,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策略。
3.化学教学方法的改变
新课标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营造学生参与探究的空间,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时机和条件。进行师生易位,这是新课标的一个教学特点。教是为了不教。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即学生不仅参与学,而且参与教,从而增强主人翁意识。如在实验课上,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教师则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纠正错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如,在习题的教学中,学生当小老师,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和知识,帮助同学分析、答疑、解难,在参与教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我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如下的教学方法:
3.1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十分重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遵循“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原则,从听课、实验、观察、提问、记忆、总结等多方面进行指导。例如,在“富集在海洋中的元素――钠”这一节教学中,通过实验观察,钠投入水中后浮在水面熔成小球,四处游动,且会燃烧,有噼啪响声,证明钠跟水反应的系列性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听、看、记、问、想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给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
3.2引导学生自我反省。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一直要求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要求学生都记“错题集”,记下平时作业及考试中的错题,并分析错误原因,逐个订正,到下次考试前再拿出来翻翻、看看。实践证明,有了“错题集”,考过的内容再错的机率少了,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益。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纠正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
3.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
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我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
总之,无论是教育的目标观、时空观,还是方法等教育观念,最重要的一点是换位教育观,它更能体现出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观念的改革更有利于在教学中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玉林.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与基本思路[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
[2]杨静,陆真.研究性学习――化学教育改革的新视点[J].化学教学,2002.
[3]陈丽娟.改革化学课堂教学 提高学生素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5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