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殷永萍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由此可见,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程度。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随着教育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我们对教育也有了新的体悟:吸引教育呼之欲出,而教育的吸引最终落实在学生对校园的向往和对学习的兴趣,一个让学生了无兴味的教育,一堂令学生味同嚼蜡的教学,必将遭到市场的无情淘汰。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只是完成了教学的短期任务,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却会对学生的一生有影响,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财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重视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不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是展示教育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而且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的需要。那么,如何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这一问题作思考。
  一、备课过程应凸显兴趣设计
  很多教师备课非常认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重点又备难点;既备内容讲授又备练习巩固……可以说,备课不可谓不细致,但到头来,教学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自己也非常苦恼。我以为,应该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即没有针对性地备好有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措施和手段的课。尽管你在课堂上百分之百地输出了知识,而且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但由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激活学生的大脑机能,学生真正接收的知识可能只有百分之几。因此,课堂效果不理想也就不足为怪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称,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讶甚至震惊。因此,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我们就不能不树立一种意识,即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诱导。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知识、备重难点、备教法学法,更要备好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和方法,惟有如此,方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欢乐,洋溢激情,方能把我们的知识源源不断地传授给学生,方能真正品味到教学的成功和喜悦,并最终使学生从心底深处产生对你所教科目的热爱和痴迷。
  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人格魅力
  著名教育专家于漪说:“在一切教学工作中,都是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无论怎样的管理,都比不上教师的人格影响。”她曾经以闻一多为例,说闻一多的课上音乐课一样,尤其教一些屈原的作品时,分不清他是屈原还是闻一多。她又举了一个教授的例子,说他上课由于太精彩了,教室坐不下,到饭堂,饭堂坐不下,到操场,尽管当时没有麦克风,也没有扩音器,但偌大的一个操场,依然能听得清清楚楚。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人格魅力,而这种吸引则来自于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1.胸怀大志,志存高远。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应来自于教师伟大的追求和抱负。很难想象,一个事事斤斤计较的教师,一个没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一个对生活较少兴趣爱好的教师,一个没有信仰和理想的教师,一个平时只喜欢打牌玩乐的教师,能对学生有多大的吸引力?所以,做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老师,首先应有远大的理想,并有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不止的顽强精神。
  2.注重学习,完善知识。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反观有些教师则自以为经过大学的学习,知识已经够用,不必再去费筋劳神地苦读圣贤书,因此空余时间考虑的不是“充电”,而是沉迷于休闲玩乐,这种固步自封的做法,长此以往,必将导致知识的严重“贫血”,导致教学观念的陈旧、古板。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广泛,而你若还是沉湎于“旧情”,不入潮流,又怎能不引起学生的轻蔑?学生对你期望值又能有多大?一个自己都不爱学习的人,是很难有力量教育学生主动学习的。
  3.兴趣广泛,寓教于乐。
  一个只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和较高技能水平的教师,只能说合格,却不能称优秀。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是“专家”,更应该是“杂家”。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当老师能熟练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时,能适时地引领学生在不同学科间纵横游览时,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继而是对你的课堂投以深深的关注。很难想象,一个只会在一个道里转圈儿的教师,能争取到多少学生的关注呢?
  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认识到教学毕竟是一门艺术,枯燥的说教失去的必将是学生的热情。因此,我们应学会把其它艺术门类的一些技巧运用到课堂中来,丰富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课余时间,大量学习,博览群书,熟悉尽可能多的学科和领域,从而使课堂不致于变得沉闷和压抑。
  三、准确定位师生角色关系
  魏书生在《激发学生兴趣十三法》中提出:“要多和学生商量。”由此可见,他对师生角色地位的理解是:学生是主角,教师是配角。这也是在启发我们:学生的反应和感受才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才能探究到适合学生兴趣和口味的教学方法。
  一堂让学生感兴趣的好课,必须定位好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即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有的老师没有弄清学生与老师的主配角关系,最后导致自己兴趣浓,而学生兴味索然,可谓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角色位置,一个老师只有把学生置于主角的地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兴趣的素材,最终调动学生的兴趣。
  同时还应注意创设各种“机遇”,让学生有充分发挥个性的空间,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有的老师习惯于“一言堂”,很少让学生“表演”,其实学生的头脑里装着的故事可能比你的更具有吸引力,表现出来的智慧比你更具有感染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千万不要错过如此利好的财富。
  四、以爱为浆,以信为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具有一颗爱心,即热爱我们的教育职业,爱护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只有划动“爱”的浆叶,教学之旅才不会寂寞,不会孤凉。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爱心育人”不仅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教师最可贵的是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
  全国优秀教师北京22中教师孙维刚对教师爱的理解是:“母爱,又不是母爱,它是从为了人民的高度去为了孩子。”一个学生在老师眼里只是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可是在每一个父母眼里却都是百分之百。当我们学会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学生时,学生同样也会给以爱的回报,而在所有的回报里,学生热爱你的课堂无疑是最好的答谢。
  爱构成了师生关系的魂,爱的基础和前提应该是信任。一个很少给学生知错改错机会的老师,一个当面鼓励背后辱骂学生的老师,即使给予学生爱的关怀,也很难说不会被学生怀疑为是一种假爱,是一种另有所图的爱,纵然勉强接受,也是心不甘、情不愿。当一个老师用爱的音符都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时,其教学的吸引力又从何谈起呢?
  总之,上出一堂既能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完成知识目标的好课,是不容易的,但是这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值得我们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思考,一同进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