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教学中通识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娜 张丽帆
摘 要: 本文结合古今中外的通识教育思想,介绍了通识教育的概念,并联系艺术类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期望与需求,讨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通识教育理念对于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通识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艺术类大学生 大学英语教学 重要性
一、通识教育的概念
通识教育已是当前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在我国,通识教育已经成为推进大学改革的一种选择。
中文“通识教育”一词由台湾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根据“General Education,Liberal Education”的思想翻译转换而来。这个概念的欧洲语系的早期用法为“Liberal Arts Education”,意涵的内容便是要提供古希腊城邦自由民的教育。古希腊属于奴隶制度,所有的生产劳动都由奴隶提供。自由民的教育不需要技职专业的训练,而专注于参与公共事务能力的培养,或是哲学思辨、文艺创作、探索世界真理等方面知识能力的培养。
在我国,通识教育的思想也是源远流长的。《易经》中主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中庸》中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孔子提出“君子不器”,要把知识分子培养成“君子”、“士”、“君子儒”,在教育中重视人格的完善、心智的完善, 注重教养,主张德才兼备。古人一贯认为博学多识就可达到出神入化、融会贯通的境界。
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在大学教育改革中,通识教育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有关其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文献非常多。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著作中,著名学者对通识教育内涵的表述有50多种。国内较为流行的是汪永铨教授和李曼丽博士的阐释:“就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通识教育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具有统整的知识与学识,其教育目的是以宏观、远大、有器识的基本认识为基础,使学生充分了解人类文化与历史、世界环境与人文素养。
二、通识教育理念在艺术类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艺术类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期望挑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
张丽帆老师对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入学的艺术类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从艺术类学生的群体特征、学习目的和学习需求等多方面对艺术类学生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充分体现了艺术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看法和期望。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9份。艺术类学生性格特征的自评表明,学生认为自己的性格特征是:宽容随和、本分认真,聪明活泼、参与意识强、敢于尝试新事物。在针对上大学目的的调查中,52%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的目的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修养;33%的学生选择为了学习一技之长顺利毕业。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在现在的大学生心目中大学不只是学习一技之长成功就业的途径,其更重要的功能是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的手段,因此,可以说,现在大学英语教育界所推崇的通识教育势在必行。在对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3%的艺术类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一般,甚至有7%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提高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呢?了解学生学习愿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英语学习需求的统计中,艺术类学生提出为了提高修养,希望在英语课上学习西方文化、风俗传统,并加强课文背景知识的输入。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我们可以发现,艺术类学生希望通过英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开阔眼界,因此,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无法激起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的。
2.通识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模式,通识教育理念应该贯穿大学教育全部课程。我国现行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充分体现了通识教育的要求,而这一要求在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应真正贯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原因如下。
首先,《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包含知识、技能、文化和交际,即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特别强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并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最终目标。在个别访谈中,很多艺术类学生提出,由于从很小就接受专业的艺术训练,精力都投入在绘画技巧的训练上,而无暇从大量的阅读中吸收各方面的知识养料,造成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其他领域综合知识相对缺乏。因此,艺术类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英语,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从课程的内容来看,通识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学习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的。分层次的教学要求有利于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可能,也符合艺术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冒险的性格特征。通过学习大学英语,学生可以开阔眼界,开拓思路,获得更多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更加完善的世界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体现通识教育思想的英语教学评估标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学要求》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形成学生的英语总评成绩。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而不以考试成绩决定学生的英语总评成绩,这毫无疑问有利于大学英语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对于英语基础不好的艺术类学生,打破单纯由试卷分数决定学习成果的评估方式,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
三、在艺术类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通识教育思想的两点建议
首先,丰富课堂内容,突出人文特色、教材与时俱进。各类大学英语教材均包含有关英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的精选美文。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在众多教材中选择能够体现时代特色、信息密集、对学生有吸引力的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加深对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例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美国国家地理和美国圣智学习出版公司编写的《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阅读》。其视听内容是从数以千万计的国家地理电视视频库中精选出的视频片段,主题包括中外文化、天文地理、历史名胜、科技探索等。这些主题可以开阔大学生视野,符合他们探索世界的心理需求,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有关艺术方面的英文资料(如NewYork Times中有关艺术的专题),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和语法,还能扩展其专业知识。
其次,鼓励、指导、监督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活动。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尝试新事物,非常适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结合教材单元主题,要求学生上网检索一个符合要求的视听文件,要求学生对视听文件进行信息处理――理解文件主题,了解背景知识,标记难词难句,补充课外材料等。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能力和信息能力进行个性化学习。或者,教师要求学生就自己好奇的一个话题自主研究,查阅英文资料,在课堂上通过讲解的方式与同学共享。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查阅资料的好习惯。
最后,使用多媒体资源库和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视频资料和学习文件,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掌握相关内容。通过网络搜索和互动学习,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的目标。同时,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时间的投入,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监控系统来进行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记入期末总评,使学生全面素质直接与学习成绩挂钩,不失为一个有效的促进学习因素。
通识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以培养“全人”为目标。大学不单纯是为学生提供一技之长和谋生手段的场所,而是让学生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养成人类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科学与文明精神,从而具备理性的力量。而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他们的设计和创作并不只凭借专业技巧,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设计出有深度的作品。通过大学英语教学进行通识教育,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让语言教学成为开阔学生视野和完善学生人格的工具,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汪永铨.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1):96-101.
[2]陆建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人文优势[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0,26-28.
[3]夏纪梅.解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外语界,2005,2,12-14.
[4]林孝信.什么是通识?新世纪通识教育目标为何?[J].通识在线,2006,v1,14-15.
本文系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人才项目“细化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项目号:PHR201108185系列论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