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有效实验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永华
摘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那种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境;兴趣;实验;猜想;潜能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146-01
新课程突出强调化学实验教学,而化学实验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并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因此,教师应善于从教材中挖掘适合的内容,有计划地为学生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探索解决实验问题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化学能力。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创设有趣实验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化学实验活动的机会。创设有趣实验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看”中得到提高,使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丰富感性认识,这样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钠》时,笔者首先创设这样有趣实验情境:演示“水生火”的实验(方法是在蒸发皿中放入少量乙醚和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然后用滴管滴入2~3滴水,结果蒸发皿中冒出熊熊火焰),学生观看到这一违反“常规”的现象,既兴奋、又好奇,产生“水火不相容,为何水又能生火呢?”的疑问。这样巧妙地创设求知氛围,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有趣实验,会让学生匪夷所思,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探知究竟的欲望,有利于矫正被动型接受式的学习情绪,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实验手段激发大胆猜想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创设实验手段,启发学生联想,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大胆猜想,敢于探索,不断培养学生探索思维品质。
案例2:笔者在一次实验教学中创设这样实验情境:我们班王锦同学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状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他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块状固体B。同学们,请你们与甲同学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
在笔者引导下,同学们进行如下猜想:
猜想1: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写出白色颗粒状固体A在空气中转化为块状固体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猜想2:块状固体B溶于水可能有―― 现象(填“放热”或“吸热”)。
此时,笔者再引导各小组学生,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以上这一猜想(至少写出两种方案,如果写出三种正确方案在各小组通报表扬并奖励1分记入学习袋)。
评注:本案例解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应抓住生石灰氧化钙及其在空气中变质后一系列物质的性质(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同时放出热;而氢氧化钙是碱,水溶液显碱性,并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所生成的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一旦做到这一点,思维就很通畅,解题就很顺手,所有设置的探究性问题也都会迎刃而解。
三、多元合作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在多元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了解学情,适时地进行点拨,并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同时要引导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发言,积极参与组内活动,大胆表达个人意见,懂得适时反思、自控和协调,有效促进了多边互动与多维评价。学生在多元合作中学会了互助、沟通、分享,既能够理解他人、尊重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这就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发展、成绩的提高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例如:在教学原电池金属的腐蚀和防护时,笔者改为边讲边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多元合作学习,先让学生分组实验:铜片、锌片分别插入稀硫酸(H2SO4)中观察现象,然后当锌片与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学生前后对比发现(组织学生交流),锌片上气体减少了,而铜片上却有大量气体产生,学生感到非常奇怪,急于想了解原因,同时笔者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并进行评价,学生大胆地提出了Zn片溶解Zn→Znz+++2e-产生的电子经导线跑到铜片上的假设,然后学生经过多元合作用灵敏电流计检验,在小组中证明假设是正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兴趣激增,而后,笔者引导各小组学生一起归纳原电池的概念,原电池的实质及形成条件。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按认识归律,通过多元合作学习,不断展开,并从中掌握了解决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构建实验空间培养创新潜能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有时适当给学生构建实验空间,搭建好实验平台,让学生自主探索实验,找到实验感觉,体验成功乐趣,那么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有效地激发出来。
例如:笔者引导学生观察按照教材p151图5-6的实验装置,并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同学们发现钠与乙醇反应,无法检验到产生的氢气(原因是钠与乙醇的反应速率较慢,钠完全反应后,氢气早已逸散,根本不能收集并检验其纯度,更不用说能点燃),然后引导学生: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合理实验方案?(笔者有意为学生搭建实验平台)
于是学生在小组中开始琢磨(p151图5-6)装置。开始时,加入无水酒精,投入钠后,钠的密度比酒精大,钠沉到U型管底部,使部分气体向左侧逃逸。另外,学生想到加入适量CCl4以提高液体的密度,结果果然使钠浮于右侧液面上,反应停止后,打开活塞,点然,燃烧可以持续数秒钟,现象十分明显。效果非常好,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那种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折不挠的敢于冒险的创新精神,从而达到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3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