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教育论文  > 
  • 郁达夫《薄奠》和老舍《骆驼祥子》比较阅读中探讨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命运悲剧

郁达夫《薄奠》和老舍《骆驼祥子》比较阅读中探讨旧社会人力车夫的命运悲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 羿

  摘要:人力车夫,又名洋车,它是一种用人力挽拉,供人乘坐的单座车辆。19世纪末由日本传入中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都市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伴随人力车的流行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人力车夫。
  关键词:文学;构思;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27-01
  
   人力车夫,又名洋车,它是一种用人力挽拉,供人乘坐的单座车辆。19世纪末由日本传入中国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都市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伴随人力车的流行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人力车夫。
  五四运动时期,受“劳工神圣”思想的影响出现了一批以人力车夫为描写对象的作品。胡适、沈尹默的同题诗《人力车夫》和鲁迅《一件小事》都是描写人力车夫的作品。它们各自以不同的特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闪烁着不灭的光辉。
  从文学现象的传承方面看,有关人力车夫的描写使人联想到郁达夫的短篇小说《薄奠》和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些作品相比五四时期规模更宏大,展示的生活场景更加宽广。只要我们把这两部作品加以比较研究会发现他们塑造的艺术形象和主题思想更为深刻,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郁达夫的《薄奠》是他早期创作的优秀作品,使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通过对一个人力车夫以其一家悲惨生活的描写,悲怒地控诉人吃人的社会制度。同时这也是郁达夫冲出个人的藩篱,把自己的触角伸向社会,这对于郁达夫小说创作来说是一个新的转折点。老舍的《骆驼祥子》对旧中国北平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描写,塑造了一个社会地位底下的个体劳动者的典型形象。希望、奋斗、幻灭,这是祥子悲剧的命运。
  我们将这两部作品相比较,可以在作品里看到中国传统美德,勤劳、质朴、善良。同时也都受到社会剥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拉上自家的车”免于资本主义压榨,获得人格上独立。祥子的身上有着浓厚的小农经济思想和农民意识。有一辆自己的车,就等于拥有像属于自己的土地一样唯一靠得住的东西。
  郁达夫《薄奠》中的主人公有一妻两子,一间小屋,身材本来很高但是由于社会压迫,穷苦的折磨,背脊却是弯着,看去好像不十分高,他本来只有四十二岁,看他样子好像有五十岁光景。尽管如此他还是不断挣扎,摆脱车行的残酷剥削。他辛勤劳动,省吃俭用,为卖一辆车。当他的妻子动用了他辛苦积下来的三块多钱,他居然大发雷霆,认为天气热了就是光着背也是没有什么要紧的。最终这个勤劳、善良的人力车夫还是未能卖上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而在大水里被淹死,在冥冥中得到了一辆纸车。作品结尾“我”的那种不可遏制的反抗和咒骂的毒念深化了主题,控诉了人吃人的社会。
  《薄奠》中的人力车夫以为有了属于自己的车就可以摆脱悲惨的命运。其实不然,老舍在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也用活活生生的人力车夫祥子回答了这个问题。祥子拼死拼活也只为有一辆自己的车,他买车结果在黑暗的社会制度下丢车,再买车又被社会的黑暗势力抢夺了他所有积蓄,再接着依靠虎妞买了一辆车,虎妞难产而死又不得不卖车。到头来还是落的两手空空。人力车夫又了自己的车也逃不脱命运的悲剧,车夫中老马和小马,祖孙二人,一个五十多岁,一个十二三岁,拉自己的车,但是他们的命运并不比祥子好。他们也一样在死亡线上挣扎。人力车夫是自己的身体作为依赖,当身体跨下去就意味着悲剧来临,通过老马祖孙二人的刻画更深刻的体现人力车夫悲剧的必然性。
   在郁达夫《薄奠》中对车夫的描写仅限于外部而没有深入到车夫心灵深处,更没有揭开车夫复杂的文化心里世界,对于现实的反映比较狭窄,主观色彩很浓,客观如实的描写较弱,更缺乏对车夫内心世界的细致分析。没有挖掘出中国“民众”可能本身就是社会腐朽力量的一部分。然而在老舍的作品中,不仅表现中国老百姓的困难生活,赞扬他们的朴实、善良,同时也写出了他们人性的弱点以及自身固有的自私、庸俗、个人主义等人性弱点。祥子不合群,不敢面对现实,自欺欺人,在个人奋斗失败后自暴自弃,二强子逼女的残酷自私,刘四爷父女之间的冷漠。
   小说《骆驼祥子》作家在悉心构思祥子悲剧时,没有仅仅停留在社会环境和家庭的纠纷中,而是把艺术的解剖刀直接深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对人物精神世界、复杂的心理予以细腻的描写。把人物在特定场合、特定环境和情势下所产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展露出来,挖掘了那个社会在祥子心灵上造成的矛盾而又统一的个性,凸现出祥子的失败是他个人奋斗的道路分不开的。用历史的眼光对劳动群众灵魂进行开掘,发现民众身上的力量,也揭示出民众身上的落后。祥子封闭的文化心里导致从农村过度到城市自身文化内省意识的缺乏,依旧保持旧有的个人主义, 拒绝与人交流和自身改变。保持旧有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在日益贫困的同时也扭曲了质朴的人性,激化了小生产者对私有的追求,从而加速了悲剧结果。在生产关系大变革中,不肯置身新的生产关系中的人,虽然他们不是剥削者,但也是一条历史的悲剧之路。从这个角度来看祥子一方面是他小生产的保守造成的。
  从《薄奠》到《骆驼祥子》,作者看到社会制度的腐朽,看见劳动人民痛苦的活着,委屈地死去,没有给他们带来光明,找到出路,但是作品对旧制度的揭露是深刻的,代表着千千万万沉在深渊的人们,向吃人的黑暗社会提出了血泪的控诉。
  从对这些作品的认识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社会环境,劳动人民生活的贫困,从而让我们更加热爱新社会,更加珍惜今天自主的地位和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毛代胜.现代文学作家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温儒敏.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地位〔A〕.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