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曾晓玲

  摘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道出习作出新的要诀――得注入“活水”,即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只有积累大量习作素材,才能写出真文、活文、创新文。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五点尝试。
  关键词: 发掘课本;发现生活;寻找体验;汲取课外阅读;转化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 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2-0114-01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道出习作出新的要诀――得注入“活水”,即积累大量的习作素材。只有积累大量习作素材,才能写出真文、活文、创新文。如何引导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呢?笔者身在教学一线,在实际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举一反三,从课本中发掘素材
  苏教版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许多美文都能给人留下思维的空间。教师不能只引导学生课堂上学习一番,完成任务就将美文抛掷脑后,更得最大化开发运用教材,鼓励学生学美文、用美文、仿美文,将美文“化为生用”,让学生体验写美文的成功喜悦。
  三年级第一学期刚开学,我让学生准备好词佳句摘录本,布置任务――学生每天学习课文后,从中摘录优美的词句。摘录本由组长天天查,老师定期查。同时,我请学生轮流做“播音员”朗读自己从课文中找到的“珍宝”,台下学生围绕珍宝发表评论,让学生在学会积累、积极讨论的同时练习朗读。此外,我适时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优美语句模仿练笔。如让学生们 运用《北大荒的秋天 》中描写北大荒美的词语来描绘秋天的其他景色;让学生用《海底世界》中“有的…… 有的……有的……”句式来描写动物或人物活动场景等,这种“寻找――采摘――运用――创造”语言珍宝的好习惯伴随孩子们快乐度过小学生活,顺利进入新的知识殿堂。
  二、火眼金睛,在生活中发现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由此可见,他们缺少的不是具体的生活,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自我体验。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走入自然,留心花鸟虫鱼、风雨雷电,培养学生的观查能力。同时,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工作中,也要交给孩子观察的方法,为孩子更好的观察和积累习作素材铺路。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写出了桂林山水美如画卷,表达了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本文重点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让学生知道作者在观察时先是整体观察,总写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然后低头观察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再抬头观察桂林的山的特点是秀、奇、险;最后在环顾四周,发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叹。教师在教学中可借用此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景物,学习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把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写在日记里。这样既丰富了习作素材,又有效的进行了练笔。
  三、身临其境,从体验中寻找素材
  语文课堂不是孤立的,结合教材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从学生对活动的体验中积累素材,师生在共同动手动脑体验中实现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学生以此写下体验过程及感受,岂不是一举数得。
  我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社区资源开掘素材,带着学生们走向大自然,向大自然索取作文素材。比如,让学生们观察校内的枫树;校外的小河、田野、庄稼;王老师养的鱼、小鸟、各种各样的花都成了我班的小客人;每当下雾、雨、雪,我都带领学生到外观察。每当有精彩之作(哪怕一句话)诞生,我都要让小作者朗诵给大家听,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作文的需要。这样,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写作的距离,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后来,我总能欣慰的听到学生兴奋的对我说:“老师,你看今天的太阳……”“老师,你看高兴家的小狗……”“老师,你看……”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原来活生生的形象是这样的迷人,才能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情境的本身。
  四、博采众长,课外阅读中汲取素材
  《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小学高年级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习作内容的重要来源。学生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他们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习作素材也越多,这样,练笔时学生的表达自然变得丰富起来。
  早读时,我们抽出五分钟时间,由学生做“小老师”为我们讲解通俗易懂的唐诗宋词、谚语名言等内容。每星期利用一节课时间,师生静下心坐在一起阅读《成语故事选集》、《神话传说》、《上下五千年》、《少年博览》等书刊,沉醉书香之中。《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三打白骨精》等课文后,我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昆虫记》、《西游记》等相关中外名著。此外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朗读学生喜闻乐见的文章,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言。只有日积月累才能使学生增长见识,为习作准备源源不断的素材。
  五、以退为进,突发事件中转化素材
  有一次,我在四年级教室里讲评作业。突然,一只色彩鲜艳的蝴蝶飞进教室,在教室中翩翩起舞,此情此景,立刻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先是悄声传话:“瞧,那只蝴蝶真漂亮!”接着,几个较为调皮的学生悄悄脱下外衣,想趁老师不注意时去扑它。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及时改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蝴蝶的飞舞情景,启发学生想象蝴蝶为什么要飞进我们的教室,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最后,我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一场骚动就这样平息了,虽然打乱了原来的教学计划,却给了我们一次练习说话,练习表达和爱护动物教育的绝好机会。在后来的交流中,我发现,每个同学写的作文都非常成功。的确,教学资源难得,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是转瞬即逝,更是宝贵。我们应该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急中生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灵活地采取有效的措施,用教学机智最大化“突发事件”的潜价值。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情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钥匙,是点燃儿童智慧火花的导火线。少一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少一点否定,多利用阅读教学中的习作资源,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和体验,让孩子们的习作敞开心扉,轻松表达,在精彩中自然生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6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