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成性材料的呈现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肖凤珍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学习材料是由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有些则是教学过程中即时生成的。实践中,面对即时生成的材料,不少教师尚未掌握必要的反馈策略,在选择与使用时常常会出现偏差,并因此而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一)生成性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
  1.生成性学习材料主要来源于学生,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成果。
  2.生成性学习材料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即时生成的,它没有给教师留下太多的思考、选择与调整的时空。
  3.生成性学习材料的外显形式具有多样性,它可以是一个问题或问题的答案、一项任务的解决办法,也可以是一次操作活动的结果,等等。
  4.生成性学习材料的内容具有复杂性。实践中,教师往往无法完全预知可能会生成哪些材料,无法完全预知不同材料可能会由哪些学生来生成。
  (二)生成性学习材料的呈现策略。
  面对即时生成的材料,教师该如何组织反馈呢?当前有两种较为流行的看法,一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二是“期待不可预约的精彩”。笔者以为,这两种看法都不完全正确。对于第一种看法,需要深入思考该顺着哪些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就高或就低显然都不合适,还应反思,如何协调“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教学”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之间的关系。第二种看法,更有以偏概全之嫌,笔者不否认教学会产生“不可预约的精彩”,但更多的精彩必定源自于教师课前的精心预设,源自于教学过程中对生成性材料的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
  因此面对即时生成的材料,教师首先要迅速作出价值判断。“一般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需要教师作出相应的反馈:第一,当个别学生资源对于全班学生有价值时;第二,当不同学生对知识有所领悟,并产生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见解时;第三,当课堂中有学生出现说不明道不清或无法准确表达的情况时”。同时教师要正确选择呈现的内容,确定哪些材料应重点呈现,哪些可以从轻处理;其次,教师还要合理安排呈现的顺序,确定哪些材料应先呈现,哪些可以后呈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适时、适度地对材料进行再加工,使之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
  (1)正确选择生成性学习材料的呈现内容。
  1.选择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材料。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虽是老生常谈,但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这一基本要求却经常被教师们所忽视。特别是在选择生成性学习材料时,不少教师过于迁就学生,或眉毛胡子一把抓,或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因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2.善待“意外”,选择有利于达到目标的个性化思维成果。学习材料生成时往往会有许多的“意外”,这些意外生成的材料,对组织教学、达成教学目标具有不同的作用。面对“意外”生成的材料,教师应善于从教学目标出发,迅速判断这一材料的教学价值,采用不同的反馈策略:或放大,深入追问,从而改变预设教学方案;或缩小,简约处理,既可以直接肯定,激励情感,也可以明确否定,澄清思路;或搁置,不下定论,作为后续探索的起点。
  (2)合理安排生成性学习材料的呈现顺序。面对相同的材料,呈现的顺序不同,教学效果也会有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反馈时,还需考虑反馈的顺序问题。
  1.合理安排呈现顺序,要关注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上的差异。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水平学生往往会生成不同水平的材料,其中既有对错之分,也有优劣之别。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掌握材料生成情况,并合理安排反馈的先后次序。“如果一门课程使学生饱受挫折和打击而与成功的喜悦无缘,学生也就不会喜欢,更谈不上‘终身学习的愿望’了”。为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一般地,教师应先反馈低学习水平的材料(包括错误材料),再反馈高学习水平的材料。
  2.合理安排呈现顺序,还要关注主要目标的有效达成。
  事有轻重缓急,教学目标也有主次之分。不同材料对达到目标的作用是有区别的,有的可以达成主要目标,有的则对达成次要目标有作用。因此,教师在安排反馈顺序时,要考虑教学重点,关注主要目标的有效达成。
  (三)对生成性学习材料进行适度的再加工。
  学习材料的生成具有随机性,如果完全原生态地呈现材料,往往不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因此,面对生成材料,要求教师具备适时加工的意识,掌握再加工策略。首先,教师应对学习材料进行恰当的提炼与概括,逐步抽象出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显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如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教师问生活中哪里有秒。当学生提出“跑步时要用到秒、春节联欢晚会到了12点钟要用到秒等”时,教师应适时进行提炼:“这位同学是按照秒针走一格就是一秒”,这样,你就有可能听到第二位学生会说:“我是按照一秒眨一下眼睛、笑一下、拍一下手……”其次,当学生未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可以请其他学生再来表述,也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帮助他把意思表述清楚,显然,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
  总之,面对生成性学习材料,要求教师心中有学生、有目标、有策略。只有心中有学生,才能充分展示各种真实的想法,才能张扬个性,培养情感;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心中有策略,才能从容面对学生的奇思妙想,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68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