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堂中的师生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 毅
课堂是教师教学能力的窗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师生互动不是简单的教师传递知识、学生学习知识过程,它应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师生互动有课堂中的互动与课后的互动之分,而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问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互动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是使教学过程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发展。与此同时,实现了对传统教学过程的根本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激发师生活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师生的互动关系是课堂教学能够进行的必要前提,师生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
但在探索、开展互动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我就先来谈谈这些误区。
(1)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互动环节的几个误区。误区一:以为热闹的活动就是互动。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活动要求,话音未落,学生们马上会出现异常“热闹”的现象,前后喧闹嬉笑,教师即使参与其中,也是压住这头,那头闹,互动花了时间,却没有实效。误区二:以为简单的无价值问答就是互动。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闹忙,实际上,此为“物理运动”,而非“化学反应”,即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一些无价值的问答,不但会拖延上课时间,而且对教学没有任何意义。误区三:以为低效的学生参与就是互动。在我们的课堂生活中,教师处于中心位置,分别与每个学生进行交往,这样有利于建立良好与稳定组织,一切以方便教师教学活动为主要考虑因素,也很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便于掌握课堂的进度和局势,但由于交互的量和面有限,不能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很多学生交流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某些学生可能由于不善于和教师沟通而丧失应有的学习机会。有的教师就会想:学生在课问追逐嬉戏,相互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可是一到上课,教师邀请学生一起游戏时,为什么只有三三两两的参与?低效的学生参与实现不了老师的初衷,达不到或者说不能高效地达到教学目的。误区四:以为电教手段就是互动。今天,许多教师经常通过电脑等多媒体教学来与学生进行互动,运用人机交互式学习方式,帮助学生解答各种问题。我们要质疑的是:课堂上电脑图片的播放、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这就是一种互动吗?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环节组织,学生不过是观看者,并没有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即使再漂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是多此一举,不能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良好工具。
(2)正确解读思想品德课堂中的互动。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也应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把师生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种,其内容包括认知互动中相互影响情感,对价值观的促进形成,知识技能的获得,智慧的交流和提高,主体人格的完善等等。情感互动是师生互动的实质,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更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言。如果课堂上教师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更不舍得花时间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那么课堂互动就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因此教师要从教师的职业观、师生之间的关系、课堂气氛、教学情境等方面入手,创设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课堂。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意味着信息的流动、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活力。
(3)思想品德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探索。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思想品德课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源头活则流泉清,根本固则叶宽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放出熠熠生辉的火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巧妙的梯度式的课堂提问。教师的问题须有一定的难度,即问题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而且课堂问题的编排须“拾级而上”,注意序列。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促使学生思维流动,共同搭建沟通的桥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人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1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