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 华 姚永珍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因此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
老教材中的学生实验部分,实验材料、试剂都是书本上指定的,课前由教师准备好。实验时,学生完全按规定的步骤进行。在这过程中,学生完全成了不思考的机械操作者,甚至到结束都没留下完整的印象。这种教学没有给学生留下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而现代教育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因此,教师可结合具体实验,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去主动查找资料,弄清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这样,就可使学生加深对试验全过程的认识,提高实验课的效率,也可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例如七年级教学显微镜的认识,试验中要用到洋葱根,这些洋葱根的培养就可由学生自己来完成。除了按书上的方法培养外,也可尝试其他的培养方法(溶液培养法等)。在这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培养洋葱根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2.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
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传统的生物实验只是验证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他们关注的是实验结果,而对实验的理论背景和实验设计的方法不假思索。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做法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设想,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索性实验,并且要为他们创造条件,去探索、实施他们想要做的实验,把注意力从注重实验结果转移到试验方案的设计思路及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等方面上来,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有时,实验不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此时,要鼓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通过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一实验,有同学就有可能得不到清晰的四条色素带,那么就要分析是丙酮加得太多?还是研磨不充分?或是滤液细线划得太细等问题。这样一来,虽然没有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但对知识的引用能力和领悟能力却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综合处理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置情境,鼓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后,可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例如在了解酶的特性后,可设计实验验证酶的活性受哪些因素影响及测定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需多少时间。在学习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后,可设计能使植物弯向一侧生长的实验方案(不包括人工修剪和使用药剂)。利用书本知识结合实际,可设计实验检测附近的河水污染及空气污染情况等,在实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可让他们去试一试。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和按书本做实验的感觉和效果是不一样的。通过这些过程,既能培养他们独立且科学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他们观察、实验、思维、自学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5.培养学生探索总结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教师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把课外活动实验作为一个重要的课程来对待。同时学生做完每个实验后要让学生进行总结,熟记结论。
综上所述,注重生物实验的能力培养已经是迫在眉睫。为了与素质教育相靠近,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地走进生物课堂,让我们多用时间在实验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