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的“开放性”教学新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志校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导演”。可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学生情况千差万别,总让人感到让学生动起来很难。就这样,日复一日,徘徊在“开放性教学”的边缘。我认为,在新课标下实行“开放性”教学,“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用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尤其是优秀的教师,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再牢固、再熟练,如果缺乏爱心,总是一副冷若冰霜的脸孔,那么自己有多大的本领也不会发挥到极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激趣的关键是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亲人,不要把他们当成敌人,能容忍他们的过错,用自己的诚心去感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淘气的,不听话的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说话、捣乱,究其原因,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为什么不感兴趣?我问过这样的学生,有的并不是对本学科不感兴趣,而是对本学科的老师不感兴趣,他们看不惯老师毫无表情的脸,听不惯老师毫无生气和活力的话,更有甚者是故意和这样的老师捣乱。有的老师不能忍受学生的过错,总是采取强硬的方法对待他们。学生偶尔迟到了,不问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顿;学生上课走神了,不问原因地大骂一通;学生上课提出和自己产生分歧的问题,觉得令自己难堪而挫伤学生的上进心和求知欲……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老师就会有看法、有意见,教师也会失去威信,长此下去,还能希望学生爱学你的科目吗?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只顾自己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师生交流,不要把学生没有兴趣的责任都推到学生身上,要细心查找自身的问题,改变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改变对学生的偏见,让学生不仅把你当他们的老师,更当做他们可以谈心、可以倾诉的朋友。我们在课堂上要善于观察,善于捕捉学生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尊重学生的人格,遇到突发事件要灵活机智地处理。比如有的学生在第一节课的时候就提不起精神,甚至睡觉,这时候我们不要生气,更不要发火,要想办法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让学生唱一首歌,或老师讲一则笑话。也不能顺其自然,或是采取“罚”的方法,对于这样的学生,应在课后找他谈谈心,了解具体情况,这样才会真正走进学生心里,从而和学生形成一种真正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乐意听你讲课,愿意听你的话,喜欢参与你的教学活动,将心比心,以爱博爱,久而久之,再在课堂上实行“开放性教学”,就不会乱起来,而会“动起来”,“学起来”。
  二、以情感导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要从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使语文问题生活化,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实际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注重人文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我们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个学生智力好,体力好,而德育却不合格,这不是很危险吗?所以每一节课都要重视德育教育。例如第一单元是人生单元,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从种种生命现象写起。香瓜子在墙角的砖缝,没有阳光,没有泥土,而它的萌芽需要“冲破坚硬的外壳”,但它还是萌芽长成了一截小瓜苗,我们不禁要为它唱一曲生命的赞歌。读到此处,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人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在挫折面前,我们该怎样做呢?请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严肃地思考人生,让每个人都珍视生命,坚强勇敢,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更有意义,更有光彩。再如家庭、亲情单元中的《风筝》,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通过学习这一课,要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家庭亲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针对课文的内容因势利导,随时联系学生们的生活体验。例如:你如何理解“精神虐杀的一幕”?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教师可以引导:风筝是报春的天使。孩子们盼望春姑娘的来临,可以用风筝去打扮美好的春天,可是作者自己却上演了一场精神虐杀的恶作剧。时隔多年,作者的心情如何呢?小兄弟的“春天”又在哪里呢?作者的“春天”又在何处呢?这样,一步一步导下去,把学生们引到情境中去,与作者同喜同悲,与文中的人物同喜同悲,然后结合自己童年往事的回忆,谈谈感受,相信一定会让学生从思想上受到教育,比起干巴巴的说教要好得多。在学《羚羊木雕》时,可以采用辩论的方式,把学生们分成甲乙两组,各自谈谈意见,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们知道子女应如何与父母沟通,然后结合学生自身的体验畅谈对文章的理解,从而真正从情感上受到教育。
  总之,只要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心想跟着教师学,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爱”的作用,那么,在充满生机和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课堂就一定会更加“开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度过每一天,等待我们的,一定是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2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