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活美术课堂,创设审美情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秀娟

  摘 要: 作者探究教学中师生如何相互沟通,进而产生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得情感得以渲染、升华,实现认知、操作、情感的同步提高。
  关键词: 美术课堂 审美情境 意义
  
  在当今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和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造就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在教育界已达成普遍的共识[1]。激活美术课堂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师生角色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创设审美情境应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逐步渗透,有目的、有步骤、有指导、有发展地设计活动。教师就像导演一样,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互动自然,身心愉悦。
  一、主导与参与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我以往都用15分钟讲理论、技法、图片赏析,剩余时间留给学生,或画画、或制作、或写赏析文。如今却不同,我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活动程序来激活学生们的想象力。比如在上《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一课时,我只用3―5分钟的时间,以提问的方式欣赏有代表性的作品,然后由学生分组活动,活动一:讨论后演讲;活动二:让两分队互动提问;活动三:以抢答的形式对课本中的作品进行分析。这样不但使学生的思路大为开阔,而且往往能把作品分析得透彻。从一幅美术作品中,他们可以想象出对话,编成寓言,结合力学原理、天气状况、社会背景、设色的用意,歌颂劳动人民的美德,不仅涉及学科多,而且得到美的熏陶、品质的升华,对生命的感悟、对爱憎的分明、对自然的热爱。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会增长知识,教师会积累丰富的经验。
  美术教师应该具备整体把握课堂教学的心理素质,把握住学生突如其来的奇思异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教师在这里只起到参与的作用,使学生的思索和想象得到充实,更加喜爱这门艺术科学。
  二、隔离与融合
  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的痕迹重,老师与学生是分离的。而现在,讲授的只是一个思路,体现的是师生互动。有一次,我观摩了一节课叫《鱼儿游游》,学生就着一张泡沫拼图随意地坐在地板上,老师犹如一个童趣十足的朋友,蹲下来先让学生猜一个谜语(谜底是鱼),然后说:“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用伴有配乐散文的录像展示鱼儿在水中游动的画面,接着问孩子们认识哪些鱼儿朋友,并让他们模仿鱼儿游动的姿态,体验表演的乐趣,最后由孩子们利用手中的材料把自己扮成一条鱼。有的孩子用色卡纸做头饰,有的用长长的彩色皱纹纸披在身上做尾巴……然后在老师扮成的鱼妈妈的带领下快活地游来游去。这样的课堂老师既做导演又客串演员,师生都很放松并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得到视、听、感、演等多种享受。
  三、主评与导向
  艺术化的教育是熏陶出来的。以往我进行作业评价的时候,美术作业堆积如山,教的班级多、作业多,逐本批阅,劳力费神,辛苦自不必说,关键是不可能一一写评语。而我每上新课之前,都对上次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评价,但效果并不理想。现在的作业大多是课堂演示,作品交给大家来评价。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意大利的老师在讲完一堂课后,让学生们写感想和收获,收集上来后,掏出打火机,烧掉了所有的纸条。在学生大惑不解时,老师微笑着告诉大家:“孩子们,我注重的是过程。”学生在创作、评判的过程中,可以有多重体验:理性的和感性的、主观的和客观的、具体的和抽象的,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收获了许多如前所述的多重人文教育成果。这些效果是潜移默化的,就像水流冲击鹅卵石一样,得到的是冲击美,而非重物撞击石块打击出来的美。
  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文化素养和创造性智力品质,中学美术教育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在传授基本技巧的同时注意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2]。
  四、单方收获与双方受益
  以往上课时,我查资料、钻专业书、啃教材,准备了满满“一桶水”,而学生只回赠“一杯茶”。我殚精竭虑,讲得头头是道,而学生只是敷衍塞责地应付了事,因此常常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也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我还没想到的问题,他们想到了,一些我还不知道的小知识,他们谈到了,所以虽然连上几节同样的课,我却越上越有激情,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双方收获也越来越多。如在欣赏《神奈川冲浪图》时,一学生问:图中的海浪为什么是黑色的?一学生答:(1)更能衬托海浪的急和猛;(2)映射了社会背景的黑暗和凄凉。又问:为什么《运草图》中只运用黑、黄两色?答:(1)黄表示日落黄昏,黑象征农民本色;(2)黄是受光部位,黑是背光部位。在一问一答中,每每出现辩论高潮,学生甚至敢于对书上总结性评述提出质疑,这种精神风貌在以往的美术课上是绝不可能出现的,这也坚定了我对新教学思路尝试的信心。
  五、“激活美术课堂,创设审美情境”的意义
  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学生单方收获,学生被动,态度因人而异,效果一般;采用现今的教学方法,师生双向受益,学生主动,态度空前踊跃,效果很好。当然,在尝试的过程中可能有失误,可能有不足,但我们可以随时发现失误,调整不足。没有失败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为什么呢?因为他太保守、太因循守旧、太小心翼翼,有经历而没有经验。“激活美术课堂,创设审美情境”给我带来的最大启迪是目的多重性,方法多样性,效果综合性。今天的“激活美术课堂,创设审美情境”是用学生的观念来评判课堂,重在过程,是不露痕迹的,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将创造、智慧、审美融为一体,提供宽松的、参与的、符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的学学、做做、玩玩的机会,使其在娱乐、快乐、轻松中提高文化素养。艺术教育其实就是帮助孩子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培养创造性思维,培育高尚情操,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快乐创新中不断地激越才华、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邢瑞香.美术教师的发展方向.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2.
  [2]秦晓燕.中学美术课教学琐谈.济宁师专学报,2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5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