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茂林
摘 要:力图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主要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和全面调动学生三个方面来分析历史教育的强大功能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素质提升;“三全教育”;发展
素质教育是以21世纪的需要为目标,多角度、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知识上、能力上的教育。李岚清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指出:“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李岚清的素质教育思想是中学历史教改的指导思想,作为工作在第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提高认识,更要在实践中作出回答。
一、面向全体学生
邓小平说:“教育方面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普及与提高的问题”“要尽可能把全班的学生教好”。中学历史教改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导,不能歧视“差生”。所谓“优等生”和“后进生”没有严格界限,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智慧和有待开发的才能。传统的应试教育只照顾少数“尖子”学生,片面追求升学率,结果造成了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不平衡,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二、全面发展学生
历史课堂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全面发展学生。中学历史教改要以促进学生全面掌握历史知识和发展技能为目标,不能只抓历史知识的灌输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历史技能的培养。
1.优化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学会做人
根据历史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结合学生实际,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几千年来,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甚至不惜以身报国。他们的民族激情和爱国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魄和脊梁,是炎黄子孙不懈奋斗的巨大动力。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祖国的最高利益紧密相连。
(2)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教育
李时珍坚韧不拔的意志,王安石开拓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周恩来“为天下崛起而读书”的抱负,永远为后人所推崇和尊敬。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树立起顽强拼搏、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3)勤学好问、尊敬师长的精神教育
孔子从小入太庙,主张“有疑则问”,荀子更是“不知则问”,汉武帝登上宝座,时刻挂念昔日老师枚乘等,以上实例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教学过程中,重视这两个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形成优越的学风、校风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2.优化知识传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知识代表人类的总体认识和经验结晶,历史知识则是其具体成果。
(1)注重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能力的考查是利用基本史实来考查的。但是,它考查的不是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死记硬背的程度,而是对基本史实的理解程度。因此,对教材中若干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应设法引导学生作深入地思考和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把握,进而形成他们自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2)重视历史知识的运用
运用知识包括对历史现象的阐述、比较、分析、综合、评价、引申等。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理论去分析史实,以史得论,以论统史,史论结合,既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又从微观上对事件、人物加以科学的阐述、评价,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3.优化能力培养,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的能力。”这就是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要求。
(1)基本层次――再认再现能力的优化
这里所说的基本层次,不是史实的堆积,而是教材的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基本线索。基本层次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记忆;第二阶段是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历史概念;第三阶段是基本线索的整理。历史的发展有其内在联系性,我们要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进行整理,然后弄清线索。
(2)提高层次――聚合能力的优化
学生在初步获得历史知识后,要向聚合能力发展,也就是提高、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在这里,也分三步说明。第一步要提高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要求透过历史事件的联系和表面现象,去揭示事物的基本特征;第二步要提高综合历史理论的能力。在分析历史现象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归纳概括,从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第三步是提高比较历史、评述现象的能力。要求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典型制度进行比较和归纳,找出异同,举一反三,形成规律。
三、全面调动学生
教学过程中既要给学生以“动力刺激”,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将来的人才结构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21世纪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总之,素质教育应在“三全”方面狠下工夫。这三个方面是个很宽的领域,大有文章可做。广大历史教师要深入钻研,争取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全面推动祖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郑梁梅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4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