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中小学开设阅读课的必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孟坤

  摘 要:学生有阅读的兴趣与愿望,语文教师也深知阅读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小,只有政策规定开设阅读课才能解决。开设阅读课不仅仅是单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为了真正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宗旨。
  关键词:中小学;开设;阅读课;必要性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缺少阅读的语文教学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具有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从语文课时中专门抽了一节课作为阅读课,以弥补学生语文素质整体低下和写作文无米下锅的先天不足。阅读课学生兴趣很高,读得专心、深入,对语文课教学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这使我更加相信课外阅读之重要。
  一个人的人生经验往往由两部分构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绝大部分都是间接经验。即使一个人阅历再丰富,他的直接经验也是比较有限的。就中学生来说,接触社会的时间和能力都非常有限,他的直接经验相对来说就更少,更需要间接经验来补充、丰富他的人生体验。那么,阅读给予我们的便是间接经验,身处斗室中,便知世间事。这种经验能丰富一个人的心灵,拓宽一个人的人生视野,使他更容易理解他人,更富于同情心,更具有判断力。同时,通过阅读来反思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这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理成长发育史。“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会是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的人。而中学生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时期,可塑性大,更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来满足其成长的必需。
  课外阅读作为中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和有效补充,是实践新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我们强调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提倡语文教学和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就必须走出课本,超出课堂。没有阅读的语文教学是不完整的语文教学,不会阅读的学生是不会学习的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课堂时间有限,老师所能传授的知识也非常有限,教会了学生阅读的方法,这就好比交给了学生打开知识大门、通向未知世界的一把金钥匙。中小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当作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而且,我们的语文课应该义不容辞地把这个工作看成是语文教育改革实践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归根结底,语文课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学生读和写的能力,其中读是根本,是前提。而且,这个“读”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光靠一本教材是远远不够的,“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来被古人视为人生修养的必修课。
  不少教师和家长总抱怨孩子的作文不能看、语文成绩提不上去,却不知根本原因就是读得太少。从对学生的民意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阅读充满着渴望。然而,中学生的阅读很不理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课程设置方面,历来是有读物课本,课时计划中却没有阅读课时安排,阅读无形中给戴上了“课外”的帽子。尽管许多教师也都明白中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但由于高悬头顶的中高考指挥棒,语文教学只重视阅读题的教学,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却不去理会阅读量太少对学生解答阅读题的制约作用。“上医防未病”“下医治已病”这两句话耐人寻味,值得深思。
  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分析,课外阅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外并不主动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而喜欢读一些网络小说、流行小说甚至鬼怪小说。如何选择好的读物以利于学生成长,急需教师给予指导。
  2.大多数家长并不支持孩子阅读课外书,他们陷入了一个误区:学习课本是本职,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
  3.喜欢读书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指导有限,时间也少得可怜,还缺乏阅读的技巧与能力。
  总而言之,中小学开设阅读课必要而且必需;而要成为事实,需要政策作出硬性规定,在课时计划中安排专门阅读课时。当代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在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时认为:“教师只要认真指导、宣传,用不着担心会影响他们的学习。”阅读可以使学生感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生们在阅读、品味、思索、鉴赏中快乐着、成长着、提高着。这样,语文教学就会像插上了金翅膀,语文老师也可以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享受一份从容和闲适。
  (作者单位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董王庄乡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6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