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课的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航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直接动力。
关键词:兴趣 教学方法
一、化学习的兴趣为学习的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计算机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向来就是很大的,因此,计算机教学如能以此为基础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动力,则教学自然易于进行。因为,在浓厚的兴趣推动下的学习活动,一旦达到成功,取得一定的成绩时学生便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这样就更加促进了学习兴趣的深化,并会产生新的学习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如我所教的班有一个学生,平时对计算机也很有兴趣,但对学习课本知识不那么用功。有一次因为他的计算机感染了病毒而不能启动,当他求助于我时,于是我把病毒的原理和感染的途径告诉他,并讲述如何根据病毒的特征判别它们的类型来进行有效的防御和清除,然后找出课本的相关知识作适当的补充,叫他自己回去好好看书,最后让他用杀毒软件清除了病毒。以后,这个学生一改以往的习惯,对于课本上的知识非常重视,经常看有关的书籍。
此外。教师还应该常常给学生讲一些关于计算机发展史的有趣故事、最新动向和最新成果以及Internet网络的有关常识,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把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计算机课的几种教学方法
计算机课程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很好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操作实践中去,并在操作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完成课本的教学内容,更要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实践操作。我就经常采用以下的一些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效果甚佳。
1.“课一机”并行式教学法
这是一种边讲边练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在机房里进行,教师可以随时让学生练习。具体做法就是教师上课前要认真分析教材,制作一些适合于本课的演示教学课件,考虑好什么时候该讲课,什么时候该让学生练习;教师讲课时能统一控制学生用机,学生练习时能开放学生用机。这种模式具有实效性,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学过程是双向的。学生既面对黑板又面对机器,便于听课又便于操作。但有时由于学生程度不同而造成在时间上的等待,从而减少了课容量,降低了课堂效率。因此这种教学方法一般适合于上复习课、基础知识课和练习课,因为这些课,教师可自制一些操作简单的课件进行演示或让学生自行练习,避免造成课堂资源的浪费。
2.“课―机”或“机―课”间隔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就是第一节上理论课第二节上实践课或第一节上实践课而第二节上理论课。这种教学模式最适用于直观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内容。如操作系统Windows2000退出的几种方式和保存WOM2003文档的操作,前者如采用“机一课”间隔式教学,则第二节课就有利于学生对Windows2000退出方式的总结,形象直观且印象更为深刻;后者如采用“课―机”间隔式教学则更有利于指导学生在第二节上机课时的实践操作,以加深记忆。
3.“课―机―课”反复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就是教师在第一节课上的新内容,在第二节课上让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最后在第三节课重复讲解第一节课中的知识并对上一节的上机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进而做出必要的强调和补充,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牢固。这种教学方法最适用于操作性较强且又较为抽象的概念或含有重要思想的知识,如vf编程语言基础的讲解。这些语句格式操作性较强,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听完课后似懂非懂,而学生在初次上机时是处于摸索、认识阶段,还达不到熟练、理解的程度。但经过一次上机后,学生会对这些语句格式有了一定的操作上的认识,会有“原来如此”的感觉,同时也会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的浓厚兴趣。学生有了以上的认识感觉之后,这时如果在第二节课后就讲解新的内容,就会让学生在刚有点“明白”的时候,又变得“糊涂”了,造成学习兴趣的降低。此时如果重复第一节课的理论内容,能及时适当地总结和再练习,学生就会在“预知”的状态下听课,一边听,一边在脑海里浮现出上机过程,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哪些操作对了,哪些操作错了,是怎样造成的。经过思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因此,无论是“课―机”并行式教学,“课―机”或“机―课”间隔式教学,还是“课―机―课”反复式教学,都要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方针。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这是计算机教学的关键。
三、结合多媒体课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
结合授课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仅使教学过程生动形象,而且更具直观性,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利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四、结合国情,实施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已经越来越深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1.创设良好的授课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创设良好的授课环境。
2.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创设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核心。教师要倾注自己满腔的热情,架设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为学生创造活泼、进取、向上的心境,使之产生强有力的“磁场”。诱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
3.要确立全面主动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能力,还要不断的进行思想情感、道德品质的渗透。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自觉的意识和能动作用下愉快的,积极地进行学习。
4.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5.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
首先要改变教师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实现教师单向提问向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探求新知的方向转变。我常把提出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广阔的参与空间,让他们学得主动积极,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59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