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富有趣味的小学计算复习课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计算课给大家的印象总是离不开这三个词“枯燥乏味”“机械操练”“上行下效”,计算复习课更是如此。我们团队在磨二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这一课时,我们思考方向是除了要把握好课的重难点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节课变得有深度和富有趣味?不只让学生只复习知识内容,还能让学生体验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片段一:梳理运算顺序,体验分类思想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到混合运算王国进行大冒险,你们愿意一起参与吗?
  (板书课题:混合运算整理与复习。)
  师:看看谁出来迎接我们呢?(国王。)
  (国王(配音):孩子们,欢迎来到我的混合运算王国,要拿到三把通关钥匙,闯关的大门才会为你们打开哦!)
  师:你听懂了吗?接下来该干什么?
  生:要拿到三把通关钥匙。
  师:你有什么想问国王吗?
  生:钥匙在哪里?
  师:看来这是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国王吧。
  (国王(配音):孩子们,我把钥匙藏在这6张算式卡片里,你能找出来吗?)
  师:看到这些混乱的卡片,按照刚才分类的思想,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生:把有括号的和没括号的分类。
  师:可以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吗?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教师板书)
  师:恭喜你拿到第一把钥匙!
  师:没有括号的4道算式,你能再把它们分一分吗?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并汇报分类结果)
  师:可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吗?
  生:第一类是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第二类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
  (板书:同级运算,两级运算)
  师:这两类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生:只有加减(或乘除),从左往右计算。
  生: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先乘除后加减。
  师:恭喜你们拿到第二、第三条钥匙!
  (国王(配音):恭喜你们!带着这三把钥匙去闯关吧!加油!)
  【反思】复习课的模式是多样的,而我们这节课是以“先理后练”的形式开启学习。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体系作用突出,让学生经过回顾整理的过程,将零散的知识梳理成一条链,搭建成一个知识网络,学生的认知更为清晰明了。在整理这过程中,我们就把混合运算的三个运算顺序设计成三把钥匙,让学生从卡片的分类中梳理整理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次分类基础上,引导进行二次分类,让学生体验数学分类思想,并让学生带着这三把“钥匙”去闯关,马上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同时,学生也会感觉到这课实在太有趣味性了。
  片段二:闯关夺宝,体验对比思想
  第一关:宝物归谁有。
  师:来到第一关,我们看见小王子和小公主在争宝物,博士爷爷说:谁出的卡片得数大,宝物就归谁。请全班男生来当小王子,完成蓝色卡片的题目,全班女生当公主,完成粉色卡片的题目。我们一起来看看宝物归谁有。
  师:哪位男同学来说说蓝色卡片怎么算?哪位女同学说说粉色卡片怎么算?
  (学生回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出示前两组题目对比)
  师:观察这两组卡片,你发现了什么?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生:竖着看:左边都是两级运算,右边都是有小括号的。横着看:左右两道算式数字和符号都相同,右边多了小括号。
  生:加了小括号,就可能出现不一样的结果,小括号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出示后两组题目对比。)
  师:左右两道算式看起来很相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
  生:第一组交换数字位置会改变计算结果;第二组交换运算符号会改变计算结果,同级运算谁在前面先算谁。
  师:原来,看起来很相似的两道算式,因为数字,符号的位置不同,或添加了小括号,就会出现大不相同的结果。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用对比的思想,探究算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板书:对比)
  【反思】每个练习环节,以闯关形式出现,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把学习任务单融入任一闯关环节中,做到学习任务单与学习过程的无缝衔接。让学生在情感激励,任务驱动的双重作用下,主动投入到持续的数学课堂学习之中。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变得乐学,会学,这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对比思想,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区分相同,相似或者容易混淆的知识,有助于帮助学生明晰数学学习的内容,促进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片段三:借助生活经验,初步体验建模
  第三关:购物小能手。
  师:同学们有购物的经历吗?第三关我们来看看谁是购物小能手。你看到文具店里有什么?价格是多少?
  师:你能提一个连加的数学问题吗?
  生:买一个文具盒、一支画笔和一块橡皮,一共要多少钱?
  师:怎样列式计算?
  生:17+4+3
  师:除了按照同级运算从左往右顺序算出结果外,谁还能用其他方法很快看出结果呢?
  生:先凑整,可以先算17+3,再加4。
  师:你观察到17和3可以凑成整十数,先算笔盒和橡皮一共多少钱,再算三種物品一共多少钱。这种凑整的运算方法是基于我们生活中的购物模型,可以先算笔盒和毛笔一共多少钱,也可以先算笔盒和橡皮一共多少钱,再算三种物品一共多少钱。
  师:谁来再提一个连加的问题呢?
  (学生回答)
  ……
  师:可见这种借助生活模型的运算有时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算出结果。例如在解决搭车,购书问题的运算中经常使用。
  (播放微课)
  【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将生活经验引入到教学中,这是模型思想的重要应用手段之一。故我们在设计本环节意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更想让学生体验到建模思想。我们把教材中的内容转化成学生熟悉的购物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并发现可以把两个比较特别的数凑整,计算比较简便。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把生活经验应用到解决问题中,初步体验自主构建数学模型,为以后学习简便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9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