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基础教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内涵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武力强
摘 要:弘扬科学精神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从中学生的角度来探析科学精神的内涵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学生 科学精神 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财富,也是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但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并没有将中学生科学精神内涵与公众科学精神内涵作出区分,从而影响着培养中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开展。因此本文试图从中学生的视角来探析科学精神内涵及中学生科学精神的主要内容,体现出中学生科学精神形成的特殊性。综合学者们对科学精神内涵的讨论,笔者探讨了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精神,分为五个方面:
一、中学生应具备探究的理性精神
科学活动的基本特征就是永无止境地探求未知,追求真理。它的对象是客观物质世界及其本质。它的特点就是通过不断地探索去寻求新的知识和真理。客观世界的本质总是深藏于内部的,因此应永远准备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勇于去探索新的奥秘。这是科学得以发展的基础。爱因斯坦说,“科学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Ⅱ’对中学生来说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对待一个问题,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衍生出若干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正是这些看似简单,甚至不屑于回答的问题,可能更接近真理。正像“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上,而不往天上飞”,“太阳东升西落”这些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现象,却帮助我们揭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的运动规律。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经常蕴含着大道理。
二、中学生应具备求实的精神
求实精神包含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是认识的客观性。认识过程本身就有主观性介入,科学认识之所以成立,就在于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公开的,从程序到结论都可以重复。其次对待他人成果的客观性。客观地承认他^的劳动也是科学研究院的基本准则。最后就是不夸大科学的作用,对科学的价值和功能实事求是地评价、理解和使用。对中学生来说,对待学习,必须有一个老老实实的态度,来不得半点虚假。要重视实验、重视实践检验、重视得出知识的过程。当然,求实并不意味着不加分析地相信某种实践的表面结果,而是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三、中学生应具备合理的怀疑批判精神
科学。是在不断地批判谬误和破除迷信中达到对真理的认识。科学的怀疑批判精神是有根据、有条理的怀疑批判,是对已有结果反思。怀疑批判精神是以求实精神为依托的,离开这个坚实的根基,怀疑批判也就失去了自己拥有的力量。正如著名的科学方法论学者波普尔指出的“科学家之所以成为科学家,并不在于他们掌握了无法反驳的真理,而在于他们采用无所顾忌的批判态度和坚持不懈地对真理的追求。”对于中学生来说,就是不轻信、不盲从,更不迷信地对待科学,而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判断各种理论、观点的真伪。敢于与众不同、敢于违反常规地提出与主流观点不同的见解、敢于向成熟的解题方法挑战、甚至向书本的知识体系挑战。
四、中学生应具备创新精神
创新是产生现实尚不存在的新认识的人类思维活动。科学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的需要服务。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是科学得以不断创造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来源。对于中学生来说,就是要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是人们对现状、实践、知识背景的分析与思考,而产生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点和难点。问题是一切发明与创新的起点,善于发现问题是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学生应善于从多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五、中学生应具备平等协作精神
科学研究是一种社会活动,随着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综合性特征,表现为科学工作者内部的分工越来越细,要求分散的科学工作者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因此,相互尊重、平等的协作精神成为科学精神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要有为真理争的进取心,也要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在独立思考与探究的同时,要勇于与同学或师长交流学习成果和心得,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大家的质疑,也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已有的结论。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许良英等译,爱因斯坦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81.
[2]张颖春,科学精神的概念及其内涵[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4(9),56.
[3]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280-2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4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