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内涵与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塑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开放协同、分工协作的共赢意识,爱岗敬业、专注专业的执着追求,精进不休、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为加快实现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中国品牌”转变,必须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精神之中。
[关键词]新时代;工匠精神;大学生;职业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在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快速发展,大学生职业精神所涉及的诸种要素已被上升到“新时代工匠精神”的高度来认识、定位与思考。在此背景下,如何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职业精神之中,是目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现代复兴是当今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课题、新趋势。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也是职业能力与职业品质的体现,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以及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表现。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体现为工匠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精益求精。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描述加工玉石、象牙、骨器等技艺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墨子对“技”十分重视,他在几何学、力学、天文学、军事科技、土木工程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同时能制木鸢、大车,精通木工技巧,注重追求“道技合一”的境界,这显然是古代工匠们一种至高至上的精神追求。
从实践成果中考证,中国古代匠人创造了令人惊叹的辉煌成就,比如秦陵兵马俑出土的数千件陶俑和栩栩如生的铜车铜马,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和设计极其精巧、工艺十分精细的宫殿园林,以及轻若鸿毛、薄如蝉翼的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精美产品随着“丝绸之路”传播,成为世界各国王宫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古代的“中国制造”闻名远近,名扬世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工匠精神,是塑造新时代劳动者的丰厚滋养。我们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工匠精神的营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中的工匠精神及成就充分认同与尊崇,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为工匠精神注入新的內涵。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
千百年来,工匠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在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也快速步入“互联网+制造”的融合时代。我国正处于由“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中国智造”的关键阶段,这要求我们培养大批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以实现对“中国制造2025”的对接与支撑。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探索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与内涵。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全球来看,无论是传统的“百年老店”还是世界知名的现代企业,无不以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作为其成功和发展的基石。只有每位员工对每件产品、每个环节、每道工序都精雕细琢、好上加好,形成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职业品质,养成勤思好学、脚踏实地的职业精神,公司的品质与声誉才能不断提升,进而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成长与发展,并在全球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开放协同、分工协作的共赢意识。中华民族数千年承袭下来的工匠文化,是以传统小作坊为基本生产单元,以师傅将手艺传授给徒弟、徒弟免费为师傅工作的师徒制为纽带,以家庭成员为组成的自产自销经营模式。中国匠人们坚持以品质取胜、口碑相传作为经商之道,自古就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商道名言。如今在经济全球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更加紧密。专业化的分工可以短时间内聚合优势资源,促进资金、资本、技术等要素高效流动配置,在产品创新、产品制造等诸多领域形成优势集合体,推动生产力更快发展。此外,企业间通过全球合作共同提升品质、提高效率、开拓新市场、分享制造服务新价值成为趋势。近几十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开放协同、互利共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已全面融入全球市场经济,中国制造成为全球制造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链中产品的专业化、精细化要求更细、更高。科学合理的分工配合,开放协同、善于合作、高效协作,成为现代工匠精神的一个重要标志。
爱岗敬业、专注专业的执着追求。敬业精神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社会对从业人员提出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爱岗敬业与专注专业互为前提,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爱岗敬业是专注专业的基石,专注专业是爱岗敬业的升华。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即用一种恭敬而快乐的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虽是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从古至今,优秀工匠的共同特质就是对自身技能和工作非常专注并充满自豪之感。只有对自身职业和工作有高度的认同,才会守业乐业,不断地钻研学习,精益求精,才能使事业传承下去并达到至高的领域,才能收获更有价值的人生。
精进不休、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全球制造业已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必然对新时代工匠精神提出新目标,并带来新机遇、新挑战。只有大力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近几年,我国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传统产业进行新一轮技术改造及升级创新,加快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实现质量、效率、动力的变革,加快实现向中国创造、中国品牌转变。在这一过程中,精进不休和勇于创新成为工匠精神传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新时代伟大实践中工匠们必须具备的素养。
弘扬工匠精神,构建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机制
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必须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塑造和提升大学生职业精神。 1.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文化氛围
相关调查显示,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这一比例是50%,而中国仅为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指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已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目标,也相当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技能劳动者处于劳动者中的较低层次,没有脑力劳动者体面光彩,而且职业发展空间有限。激励保障政策不完善,社会地位和生活收入普遍偏低等,都是造成目前技能人才匮乏的重要原因。
因此,国家首先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的文化氛围。一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创设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上升通道及空间。另一方面,应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使技能人才享有更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会普遍尊重与认可。近年来,各地方及相关部门把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列入了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之中,将技能人才培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日渐形成。
2.重视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近十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教学改革、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但是,职业教育在我国社会环境下总体认可度不高,社会地位较低。职业教育被大多数人视为本科教育之下的低层次教育。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发达国家很早就搭建了中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都将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选择,力求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建立巩固的、可持续的人才和技术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应该加快构建并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体系。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全面建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要求相比,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系建设不够完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制度标准不够健全、企业参与办学的动力不足、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配套政策尚待完善、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到了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时候。
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方案》要求,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方案》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把奋力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决策部署细化为若干具体行动,提出了7个方面20项政策措施,是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为培养千千万万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了政策基础。
3.崇尚工匠精神,着力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精神
有调查显示,目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认可度并不高。许多用人单位反映,部分大学生步入工作后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过分强调收入而不正视自己的能力;工作怕苦、怕累,抗压能力差;上班不遵守时间,工作时经常低头玩手机;工作不顺心就擅自离岗、频繁跳槽;自我意识很强,沟通交流能力较弱,不善与人合作等。新时代背景下,学校及社会要深刻领会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认识到大学生职业精神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将大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纳入辦学理念和教学计划中,把职业精神的理念、内容、方法、路径等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离不开真实的实践环境。学校要依托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双元”共同育人,发挥学校“学业导师”和企业“职业导师”的双向培育功能,强化大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中职业精神的养成,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业、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不仅要学会职业技能,更应了解职业理念、职业行为规范和企业文化,加深大学生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实现学校专业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学校应本着“立德树人、立足专业、以文化人、培育素养”的原则,深入推进职业精神培育工程,形成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相互融合的一致性、立体化的育人机制及评价体系。打造由专任教师、辅导员、职业导师等组成的职业素质培育教师队伍,帮助学生在职业规划及发展方面答疑解惑。系统设计并开设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课程,精心策划并开展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素养、成功人生”等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培育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学习能力、协作意识、创新意识,提升大学生职业精神,为全面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培养出千千万万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徐耀强.论“工匠精神”[J].红旗文稿,2017(10).
[2]吉姆·柯林斯(美).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M].北京: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9281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