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政治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秀芬
新课改下的教学已经不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其教学评价也不再单一地依赖教学成绩,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观。作为一门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的课程,其有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极为关键的检验标准就是要看其是否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
要深入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可以将它与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情意领域联系起来。1964年,克拉斯沃尔在《教育目标分类学:情意领域》一书中,把情意领域的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1)接受(注意):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2)反应: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结果包括默认、愿意反应及反应的满足。与我们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3)价值化:指学生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4)组织: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克服它们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个人具有长时期控制自己的行为以致发展了性格化“生活方式”的价值体系。从这五级情意目标来看,学生首先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进行认识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和体验,表现出明显的赞同或反对,然后作出相对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的情感倾向。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个人的价值取向和信念。可见情意领域主要涉及一个人的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等。从这一意义上说,我国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刚好与情意领域相对应。但是,在新的课程理念背景下,它们又被赋予了十分丰富的内涵。其中,情感是指一个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不仅指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态度是一个人对待某一事物的倾向性,不仅指对待学习的态度,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最基本看法,包括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它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从横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描述了人的情意领域的完整画面;而从纵向上看,这三个要素具有层次递进性,它们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情意发展连续体。
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落实政治课新课程标准有着必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政治课新课程标准能否得到有效落实、政治课堂教学能否真正具有意义。
1.会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果着眼于目前,则会让学生情通理顺的自觉地进入学习、探究的专注状态,学生会觉得学习不仅是乐事,而且会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价值,会把通过学习、探索当成实现其价值的手段。因此,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会使学生欣欣然进入乐学之境;如果着眼于长远,在政治课堂上培养的健康积极的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明确的价值观,会成为学生日后人生道路上的动力器、方向盘,会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2.会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教师教育教学的幸福与其价值实现是直接相连的,教师的价值实现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上。当学生在政治课堂上收获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时,正是其进入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收获学习的快乐与成功之时,而这种状况会带给教师极大的满足感。这种特有的情感只有在新课程目标得到实现时才能体验到,这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体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既然政治新课程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为了有效落实新课程,就要进一步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策略。
1.探究、合作,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合作是互动的前提,只有师生、生生的教与学建立起一种合作的关系,才会进行有质量的互动。互动的核心是整合教学过程的各要素,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教学才能生动起来。
2.激趣、启思,让课堂充满迷人魅力。探究的兴趣是引起探究活动的前提,在兴趣驱使下思维的活跃状态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最佳状态。兴趣的引发要靠教师精湛的教学,同时,教学情境的巧妙创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特定的情境内,教师的巧妙点拨、灵活引导,会使课堂教学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价值观与价值观的相互启发与提升的过程中深刻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