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瑞平

  摘 要:本文依据新课标,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学进行探讨分析,以期对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有所借鉴。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历史 教学
  
  随着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历史教学的研究必将不断深入。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历史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
  
  充分挖掘课程标准、教材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因素、广泛收集有关的资料信息,将贴近学生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实例、社会热点问题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连的内容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使教学内容体现出应用性的特点。如在学习《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时,将“身边的历史”引入课堂,诸如“银行里不同币种间的汇率转换”、“肯德基、麦当劳在世界各地连锁经营、跨国公司全球运作”等充满生活气息的实例。以及伊拉克战争前后全球的石油价格的波动和家用液化气价格上涨的事例。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的价值;另一方面可使学生真正感受和领悟到“历史是生活的教师”的真谛,增强学生学习和应用历史知识的信心。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把历史学习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通过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联系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在将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如设问:关于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让位导致辛亥革命失败了;另一种看法是不能以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分析,还应根据当时国际国内的具体条件来评判。其实,让位是正确的,明智的,应予以肯定。你同意哪种看法?为什么?如果上述两种观点你都不同意,那你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能否自圆其说?身置这种问题情境中的学生自然会产生强烈的问题感和探究冲动。并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通过思考和探究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三、教学中增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自身的发展、历史科学的发展、教育科学的发展等因素不断发展变化的,而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建设又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创造性地增加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如史学研究的新成果对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和历史教学内容的组织有显著影响。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时,要注意补充得到公认的史学研究新成果。
  
  四、历史教学中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融
  
  作为历史教师要树立“大文科”意识,“大文科”体系是指历史、政治、地理三学科的综合渗透。“大文科”体系中历史是时间、地理是空间、政治是观点,政、史、地三维度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框架。例如,西部开发问题上,历史学科运用历史史实分析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对西部进行开发,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自然等方面的因素,西部起步较慢,开发较迟,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西部开发要吸取巴西西部开发遭到大自然报复的教训,从实际出发,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质量。地理学科运用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西部开发的范围、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探讨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并进行预测等。当然,历史教学应重视研究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在哪些内容上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指导学生自觉把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内容进行渗透,引导学生尝试用历史学科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其他学科问题、运用多学科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马谷春.当代史学发展趋势与中学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10)
  作者单位:福建三明市将乐一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