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析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特征及其预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往往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果我们及时掌握这些特征,就能够适时做好预防工作,将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针对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共同特征,采取相应的对策,就能及时阻断违法犯罪的链条,使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中小学生 违法犯罪 特征 预防
  
  近年来,中小学生违法犯罪比率居高不下,已经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怎样有效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一些共同特征。根据我们对某县去年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通常有以下明显的共同特征:
  1.1 缺课逃学。缺课逃学是家庭、学校对学生的失控行为,虽然不是每一个缺课逃学的学生最终都走向犯罪,但走向犯罪的学生中不少就是从缺课逃学开始的。某乡镇初中二年级学生俞某,自初一下学期开始就偶有迟到缺课现象发生,后来缺课行为逐步加剧,由半天半天的缺课发展到一天两天的缺课,有一次竟然四天没有到校。遗憾的是我们的老师仅仅就缺课现象对孩子进行了批评,并没有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也没有对学生,尤其是对有潜在犯罪危险的问题学生的缺课原因认真调查了解,结果该同学在初二升初三的暑假期间三次违法犯罪,盗窃钱物近千元,从而错失了极其宝贵的教育机会,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和代价。
  1.2 热衷交往。对某县去年发生的中小学生违法犯罪案例进行逐一分析,虽然其中两人以上的团伙犯罪比例不到10%,但犯罪金额高、社会危害大、校内外波及面广,教育挽救难度极大。这些团伙犯罪的中小学生,实施犯罪行为之前,交往频率明显提高。这种显著增多的与外界尤其是社会青年的联系,是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重要特征之一。一个人作案的保密性虽然好,但一个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有时,为了实现仅凭一个人无法实现的企图,纠集人马就成了实施犯罪的一个前奏。当然,频繁交往有时并非在开始的时候就有了某种企图或犯罪的动机,但不良的交往也是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诱因,这样的教训我们在生活中是很容易找到的。
  1.3 兴趣特别。假如某个同学忽然间增加了一些很特别的兴趣,老师千万不要熟视无睹。因为一些特别的兴趣中往往包含了某种不良特征。如一次上课的时候,某班有个同学老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走过去一看,原来这位同学在玩桌洞里的锁,细一看,桌洞里头还有好几把锁。后来经过了解,发现这个孩子不仅在学校里玩锁,而且还喜欢在修锁的摊点上看着修锁。再进一步了解到的情况,把老师吓了一跳:这个同学之所以潜心钻研修锁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能减少获得财富的难度和风险。由于发现及时,这位同学后来没有用得上这门技术。但是,如果不及时发现的话,这位同学将要走向何处就很难说了。
  1.4 开销增大。常常是小错误的开端。如果任其发展,逐渐增大的开销必然会通过开辟新的财源来解决供给不足的问题。许多盗窃案的发生,其源头往往就是开销数额的增加。某校初一学生何某开学不到一个月,突然改变一向节俭的习惯,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同学们反映其买火腿肠,一次就买几根,还请其他同学喝饮料。电话了解家长,家里给的零用钱并没有增加。钱从何来?老师找何某一谈话,何某承认,钱是从同学那里“拿”来的。被“拿”的那位同学一检查,藏在席子低下的25元钱果然没有了。何某受到及时的教育,避免了进一步的下滑。
  
  2.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针对上述违法犯罪行为实施前所显示的重要特征,这里提出四项对策。
  2.1 正面引导。积极有效的正面灌输、法制教育和道德引导,是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最为有效的三大利器。正面灌输是要告诉孩子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家长、老师喜欢的人,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怎样做一个人民欢迎的人。只有把努力的方向指给孩子们看,孩子才能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前进。法制教育是要把法律禁止的事项指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如果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法律就会用相同的标准给与相应的处罚。如果我们能够将正面灌输和法制教育的内容内化为中小学生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那么就成功地在学生们的内心世界里筑起了抵御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一道神圣的道德防线。
  2.2 留心观察。教育固然重要,但教育的力量并非无限。留心观察,是了解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上文所提到的违法犯罪特征,实际上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不少特征都能提前发现。有时,要我们对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做细致的观察并不容易。但无论多忙,那些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学生的一举一动,不应该逃过老师审视关注的目光。发现情况,及早介入,我们就能争取教育的主动,使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预防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加强联系。由于教学工作非常繁忙,教师工作压力普遍偏大,加上学生居住分散,路途远近不等,老师、校长到社区、到学生家庭走访的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有些老师,一学期也难得家访一次,更不要说深入社区了解自己学生的有关情况了。长此以往,家长与老师之间必须的联系无法有效进行,必然会给教育管理工作留下不少空白或者漏洞。而不少学生正是利用了这些漏洞,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给教育工作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其实,只要老师和家长稍微通一下气,就有可能将孩子的违法企图消弭在萌芽状态。互不联系,缺乏沟通,实际上是放任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较差、有一定潜在犯罪危险的孩子来说,这种放任是不能宽恕的。
  2.4 构筑网络。要构筑一个能够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防控网络,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力量: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管理人员以及辖区民警。只有学校、社会、家庭的齐抓共管,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见到效果。要构筑这个网络,学校要积极主动,政府也要协调支持。要努力地使之形成一种共管机制,让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这个网络才能天衣无缝,疏而不漏。
  中小学生违法犯罪是当前中小学生教育的一项重点、难点工作。尽早发现苗头,加强有效防控,是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以及法律工作者,应做出共同的努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