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新课标下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但就一年多来我们实施新课标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讲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重教轻学倾向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一个主要的“瓶颈”。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仍然缺乏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具体教学策略。
  【关键词】自主探究 探究性学习 新课标 教学策略
  
  Brief talk about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students’ exploratory learning under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Lan Sufen
  【Abstract】The new course standard calls for the exploratory learning clearly. “The science exploration, as the course and method of discovering the science fact and opening out the science rule, has a very significance in the science education”. “In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make students experience and the course of thinking and researching personally and realize the method of the science exploration”. But seeing from present teaching situation after having carrying out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for more than one year, what teachers have done is teaching mainly, the phenomena that students accept passively and pay high attention to teaching but low attention to learning has not been changed radically. Students’ main-body quality, go-aheadism and creativity have not been brought into play yet, which has become one main “bottleneck” for carrying out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Of the main factors, one is that we still lack the material teaching strategy for advancing students’ independent research in the class teaching.
  【Keywords】Independent researchExploratory learningNew course standardTeaching strategy
  
  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的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最大挑战。
  经过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了一套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效果较好,现简单介绍,与同仁交流。
  1.备课――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要求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教师首先应进入“探究”的角色,进行换位思考,备课的过程应成为我们探究的过程。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了这样的备课探究思路: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收集整理相关信息资料→研究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基础→设计问题→寻找探究点→设计课堂具体探究过程。
  目前的新课标教材有多个版本,存在一定差异,在备课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某个版本的教材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而是根据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拟定课堂要解决的重点难点。也就是说我们要以课程标准的理念备课,而不是以教材的理念备课。
  为使探究教学在课堂中切实可行,我们的备课可以从三个角度入手,一是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由于探究性教学对学生的自主性程度要求比较高,它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二是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三是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取“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实验探究等。
  备课时应密切关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活动过程,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合作。为此我必须关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将教师组织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进行对照、比较,看看教学活动的安排是否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情景、问题、探究点的设置是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法是否建立在学法基础上,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是我们设计的“细胞增殖”教学中,实施“情景――问题”驱动式自主探究过程的部分片断。如:
  ①从细胞变化的角度分析,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②情景铺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物体大都是由许多体积很小的细胞组成的,而且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细胞分裂或者不再继续生长呢?
  这种探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学生认知结构内富有启发性的常规问题或已知生物事实材料创设铺垫型的问题情境。学生一般能从问题出发,通过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联想,变化发展出不同类型的新问题,从而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合乎情意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2.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秀的课,必须重视导引的设计。探究性教学的导引设计,必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兴趣,同时符合学科的特点及教材自身的性质。
  如在学习“矿质营养”前,可以这样设问导课:①“植物为什么要定期松土?为什么要选择肥料?”②有条件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陕西杨凌农科城了解“无土栽培技术”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活动,促使学生在好奇与思考中获得知识,并发现新的问题。
  3.设问――激活学生的思维。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最大限度地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充分体现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课堂提问还要注意“度”要适中,即学生通过思维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有些较难的问题就得想办法,补充适当的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分步提问,引导过渡,帮助学生克服思考难题中的障碍。切不可有意设计太难的题目为难学生,这样会使学生无所适从,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从而厌学;但对于过于简单的,甚至只要求学生回答是与否的问题,没有思考价值,也不宜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4.协调――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对于目前的大班制授课,进行课内“自主探究”的活动,使活动完全按照预定轨道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否则就称不上“自主探究”。课堂上,只要“主道”能正常运作就行。只有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才有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
  但自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及时协调,做到收放自如。鼓励学生自由准确表达,帮助学生流畅表达,使学生有信心表达,学会与他人沟通。鼓励学生多方面发现,鼓励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只要学生能提出问题,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的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共同讨论。
  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低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协调的宗旨是使学生在探究的气氛中学习,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5.小结――归纳与发散并举。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小结都应努力把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进入探究者的角色上,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分析、多讨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课堂结尾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小结是提升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的好时机。结合具体、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思维进行适时得当的点拨、引导,有助于他们将平时所学的被肢解了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起到思维辐射的作用。
  探究的结果,要在学生自己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总结得出结论,明确结论的运用条件与范围。对结论的解释,不要讲得太绝对,要留有探究的空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所谓“收”,将讨论、实验的结果归纳整理;所谓“放”,课后布置的思考题具有开放性,布置的练习作业具有多样性,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实际背景中,用课内得到的结论去解释实际问题,解决后续知识,完成从实践――认识――具体的实践、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使小结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并举。
  总之,自主探究性教学策略,就是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自主探究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习变成学生内在的需求,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个性的发展,乃至完美人格的形成。自主探究教学又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反馈结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钻研,与同学合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2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