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试论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的价值体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武晋丽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在其实施过程中体现出对学生发展的价值。本文通过大量文本的分析,揭示出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的价值体现,主要表现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价值体现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2-0061-02
  
  为了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的价值体现,本文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为例,收集了来自湖南、广西、福建、广东等全国各地实验区一线教师的近70份课例,通过对这些课例中展现的课程实施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中的价值体现。
  
  一、学生解决问题和学会生活的能力得到发展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主要围绕一个主题以研究、调查、体验等方式进行学习。在时刻变化的真实环境中的活动过程总会存在一些不可知的因素,碰到一些不曾遇到的困难,而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都开动脑筋,想法设法地去寻求解决途径。如学生在《调查网吧》的活动中,面对网吧老板阻拦反对的难题,有学生请爸爸妈妈一起去,假装是给父母拍合影而获得网吧的照片。
  很多学生局限于自己的经历,在一些活动中是凭一股冲动、想当然去办事的,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容易受到挫折。在《城管叔叔,我也行》的活动中,学生在第一个星期的调查活动中遇到了困难,发出抱怨,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向老师发出了求救信号。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在面临“第一次活动就失败了,我们不知道怎样去找到城管队,况且他们未必会见我们”的情况下,纷纷想到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和可行的办法,如“我妈是区政府的,肯定知道怎样找到城管队”、“我们派代表去,要态度好一些,诚恳一些”,并思考为避免再次失败应该注意的问题,如“在和城管叔叔商量活动的时候,该注意什么?”老师针对这些问题,能够为学生提供最恰切的帮助,比如适时开展文明礼仪、道德方面的教育。而学生此时的学习也是最有效的。同时,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系统全面思考的能力得到锻炼,思维得到发展。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很多是围绕学生自身的生活而展开的,这对于学生生活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
  比如,以研究性学习方式开展的《节约用水》、《生日,如何过》、《安全自护我能行》、《遇到危险怎么办》、《饮食与健康》等活动都具有这样的价值。就拿《遇到危险怎么办》来看,学生通过模拟在危险的情境下如何获救来形成一种自我救助的意识。如学生在看到有人横穿马路而被车撞倒后,能迅速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并能准确报出出事地点;有学生模拟遇到煤气中毒事件时分别采取了拨打120电话、做人工呼吸等帮助别人的方法,还想到用摔碎东西来引起别人注意来救助自己的自救行为,并考虑到在室内放一些绿色植物来提前预防的方法。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在类似的危险情境中的自我保护是极为重要的。
  在这些紧密围绕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中,学生把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作为主题来研究,对于提高他们当前以及将来的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
  
  二、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发展和提高
  
  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角度来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学生发展了社会交往的能力,社会责任感也得到了增强。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满足了学生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需要
  社会交往是学生作为社会一员所必备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相比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人与人交往的机会和空间。
  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中,学生经常要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进行调查、访问、收集资料、了解情况,这就对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提出一定的挑战。学生在活动中会遇到类似“别人不理我们怎么办”的问题。为了达到目的,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想各种办法克服困难,比如思考“别人不理我,是不是我们的态度不够好,语言表达不够礼貌”,学会观察人,了解人,从而采取合适的方式与人沟通。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常需要就某一个问题请教专家,面临着围绕主题与陌生人直接对话的情况。这不仅要求学生做到与人自由交流,而且还必须逻辑清晰,目的明确。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与人交流的胆量,形成与人沟通的技巧,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作用也蕴含其中。
  可以看出,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很多学生从不会与人沟通、不敢与人交流逐渐发展到令别人乐意接受自己的请求,喜欢与人交往,也体验到良好交流方式和技巧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让学生在活动的体验和实践中了解社会、服务社区,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都取自于学生身边的题材,是学生所关心的内容,学生能够从这些跟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活动中激发起自己关爱社会、服务他人的良好意识。这对于改变当前我国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过多地被父母的爱所包围,容易产生以我为中心、漠视他人等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在“城管叔叔我也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学生通过感受城管人员的工作过程,产生了诸如“一定要替城管叔叔减轻负担”,“居民要是都能保护环境,制止不文明行为该多好呀”这样的认识。
  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活动已经具有了很强的责任意识,能够辨别社会行为的好坏,并能对自己进行严格要求,使关爱社会的意识转化为行动。在一些对环境调查的综合实践活动当中,学生们了解到污染的原因、植物被破坏的事实之后,能够站在全局的立场设想解决的办法,比如让政府颁布法令、进行手工制作进行义卖、向社会发出倡议书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们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为改善生活状况,发展社会经济,保护社会环境所做的努力。学生们从不知到知再到行,社会责任感在活动中得到激发,又在活动中得到体现。
  
  三、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得到发展
  
  创造性和自主性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对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综合实践活动满足了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性萌发的需要
  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它以其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开阔了学生的活动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动手能力得到增强,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如学生在“周围社会生活小调查”的活动中了解到学校临街,行人、店铺、汽车较多,噪音影响学生学习,所以建议安装噪音过滤器将噪音减小到最低限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发现立交桥下的绿化广场的美丽景色吸引了人们夏日到此散步,但存在蚊虫叮咬这一美中不足的问题,于是希望在每个座椅旁设置能将蚊虫杀死的微波系统,以方便人们的生活。这些想法都体现了学生大胆思考,不拘一格的创新思想。
  学生的创造能力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高,充分地进行展现。拿“走入生活・亲近科学・体验科技”的研究性学习课例来说,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发挥创新思维,从极其平常的用具开始进行科技制作,创造潜能得到开发。如学生针对人们外出旅游吃带皮的东西时,由于手边没有垃圾桶很容易随地乱扔的现象,发明了“环保母子塑料袋”,也就是将普通塑料袋沿三分之一处进行缝制变成大小两个口袋,这样就可以将果皮分开存放,避免乱扔杂物。
  (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人有多种智力,学生某方面智力的不足不能代表他就是一个差生,而应该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使其成为学生的发展点。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深受现代评价观之惠,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多元化,侧重总结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不足”,“以后怎样研究”等。也就是说,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所起的作用。
  教师在评价当中,突出评价学生做得出色的一面,允许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如绘图、报告、话剧表演等形式,允许学生有不拘一格的表现,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性,使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特长的一种展示。
  有些学校在活动中逐渐制定出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如有的这样规定:学生自主性的评价标准是学生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思考、设计、操作和解决问题。学生创造性的评价标准有三:其一,设计思路是否新颖;其二,方式方法是否多样;其三,是否有一定的活动效果。在每项内容后面要附有观察到的典型案例记录,以完善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可见,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期望实现的重要目标。
  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来看,整个过程在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方面都体现出了自身的价值。但不可避免地,在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综合实践活动价值体现不充分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应在工作中要尽量全面地进行分析、考察,然后再有针对性地探讨如何改进。
  
  参考文献:
  [1]有宝华.综合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
  [2]林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四个问题及其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2(10).
  [3]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靳玉乐.关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5(26).
  [5]陈家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式[J].教学与管理,2005(29).
  〔责任编辑:吕增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77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