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杰
摘 要: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教师需要积极适应新课程改革,为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这是当代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此,作者结合教学实例对新课程改革中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中学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如今以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网络环境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增大,不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大且自由的环境,而且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有更多的资源题材进行学习。尤其是在中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当下,教师应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利用网络技术与资源,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都是社会教育需要积极研究的事情。因此,探讨新课程改革中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一、创设情境,提升效率
情境创设在教学设计中属于关键的一项关键的内容,由于中学信息技术课理想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目标实施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向学生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潜能。教师还需要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该不断培养学生对电脑的浓厚兴趣,以让学生对电脑有足够的认识,学会一些基本的操作水平。如:在讲解搭配PowerPoint 2000这一知识时,我向学生展示制作好的“美丽的校园风光”,让学生在感受校园美景在屏幕上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体会PowerPoint 2000的作用。看完之后学生的兴趣大增,对于今后的学习很有帮助。
二、更新教学,实现创新
更新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主张采用“发现教学法”的教学方式运用于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要加强引导即可。要引出学生的“发现点”,在发现点提出后给学生创造出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根据“发现点”展开讨论,以提出更多的设想。而当学生讨论“发现点”时,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角度展开思维,避免出现离题万里、不着边际的局面。筛选学生形成的各种假设进行分析,消除与本课程无关且难度较大的设想,保留一些切实可行且学生能够实现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再经过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其“发现”的内容,最后不断补充彼此之间的不足。教师在讨论之后应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总结点评,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所发现的内容。学生在老师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认真的观察、思考、设想、实践,证实了自己的“发现”,成功之后的感觉将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兴趣,这就促进了学生不断培养兴趣,增强各方面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到Flash的引导线这一知识时,我对学生讲述了直线运动的知识。待学生操作成熟后,我直接提出问题:难道对象只能直线运动吗?如何实现曲线运动?这些问题提出后,学生不断地探讨研究。然后我稍微点拨,学生豁然开朗,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任务,明确目标
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方式是现行的新课改中需要积极采用的方式。而“任务”主要是把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相结合,共同建立一项有效的学习任务,并且利用任务驱动不断增加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会掌握、运用、拓展各个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任务”的创造性设计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教师在分配“任务”时应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实施以人为本的具有个性化的人文主义学习环境。在设计“任务”需重点分析如何组织学生完成任务,实现小组协作,如何按照教材把所学的知识点设计成有层次的、个性化学习知识任务。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的知识,而且能锻炼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协作能力的多样性任务。设计任务是还要将其与实际生活的情况联系起来,注重任务的实践性、趣味性、人文性。
例如:在教学因特网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浏览信息、查找信息、下载信息、收发电子邮件、阅读网络新闻、参加BBS、进行实时交流,等等。把“收发电子邮件”任务设计成写信与发信、收信与读信、回信与转信、信件的分类和整理等子任务;再把“写信与发信”任务划分为写信、发信、在信中夹一张照片、发送一个或多个文件、发送一段录音、发送一个影像等子任务。通过这些环节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提高,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每完成一项任务就及时进行交流。这样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理论。最后我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评价主要涉及: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程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团队合作能力,等等。这样促进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四、合作学习,建立团队
团队意识不仅是学习过程中需要树立的意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也是学生需要积极培养的一种精神。在学生过程中,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样才能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这就大大促进了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相互协作、相互帮助、群策群力,最后共同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时就会使得整体的水平得到提高。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可使用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的形式。模拟课题式分组教学过程为:教师分配研究课题给学生,加以必要的说明,提供有效的资料和网络资源,提出小组研究问题,最后研究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再将学生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以作点评。
如:向学生讲了Word后,我安排学生自拟主题来制作一份电子报刊,先进行小组分配,四人一组,再利用过网络、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来共同收集信息以完成任务。学生根据自己在小组中需要承担的任务来不断充实自己,明确自己的位置,再去查找与自己相符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图片、小动画、视频、音频等题材,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以制作出理想的作品,很好地完成任务。我对学生的任务适当点评,使学生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五、结语
综上所述,教育事业的不断更新与改革促进了我国信息技术教学的进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实施基础教育过程中需要增进各学科之间、信息技术与各学科之间的和谐渗透式教学,特别要重视信息技术教学,把网络当成平台,广泛使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这样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足的空间,使得学生将自己学习潜能充分发挥出来,积极寻找出更为合适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促进中学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复兴,陈星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4).
[2]苗逢春.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理念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倪莉.网上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建设[J].现代图书情报,2000,(2).
[4]刘美桃.信息素质定义的发展与评价标准[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1).
[5]黄若妤.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0,(2):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08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