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思品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桂焱
思品课程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及知识目标,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核心和灵魂,是思品课的优先目标和最高境界。如何落实这一目标,成为广大思品教师的教学难题。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实践探索与教学观摩,针对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意义和策略方法谈谈体会。
一、充分认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意义
1.教育法规的要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这一规定使思品课的目标落实有了法律依据。
2.课程标准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的总目标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显然,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新课标的明确要求。
3.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梁启超曾说:“少年志,则国治;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怎样,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党和人民的事业。
4.初中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在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受时代和社会影响,青少年学生一方面有着健康发展的较高潜质,如创新意识较强,讲求实际,渴望成才,思想活跃,自我意识较强,要求自主和独立,另一方面心理发展呈“半依赖、半独立型”特征,易产生逆反心理,存在道德认识模糊、道德行为失调现象,法制观念淡薄,劳动观念不强,容易形成极端个人主义,损人利己,甚至违法犯罪。因此,重视初中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关注青少年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并给予科学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5.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在传统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对思品课堂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考试主要还是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很难“考”得出来,难以评估和测量。一方面我们感叹学科被边缘化,教师仅仅为升学率而教,另一方面我们又感叹学生知与行的脱节,学生仅仅为分数而学。改革思品课堂教学,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已势在必行,思品课更应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品教师应从学科课程规律和特点出发,体会课程目标,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把学科德育效能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自觉践行道德规范,始终使学生的品德发展处于自律状态,恰到好处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进而实现价值观的内化。
二、积极探索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有效策略与方法
1.更新观念。思品课要落实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首先教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系统而准确地把握三维目标的要求。其次,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与时俱进,把电脑、网络、音像制品、FLASH动画等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善于学习其他教师(包括其他学科教师)的教法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善于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和国内外大事中寻找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更新观念和教法,真正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潜移默化。
2.创设情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方法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教学中,教师如能创设情境,再适时点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便能水到渠成。例如,在讲授《面对诱惑学会说“不”》这一课时,一上课我就很激动地说:“我的QQ信息提示中了二等奖,奖品是99000元现金和一台笔记本电脑,但条件是要先寄2000元的税收费用。”我问学生要不要寄出这笔钱,这时学生很兴奋,七嘴八舌地说:“不能寄”,“骗人的”。我又问:为什么呢?在几个同学发言后,我说:“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诱惑,金钱就是其中之一,钱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是生活的必需。但获得金钱,要取之有道,即应该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经营取得。”显然,通过创设情境的教法,引起了学生的共鸣,顺利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3.创设活动。活动是学生体验、发现、建构的过程,是学生参与课堂的重要方式,以活动促认知、促思考,从而实现动智与动情的结合。思品课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学习主体尝试选择、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中形成个性化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地创设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中悟。经历活动,学生会自然地交流沟通,达成共识。如,在讲授《合作与竞争》一课时,我通过“青蛙搬家的游戏”,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与人合作,怎样与人合作的道理。学生的活动取代了教师的讲解和灌输,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4.创设氛围。心理学家认为,价值观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没有个体的需要,就无所谓价值及价值观问题。这就是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不是教师通过教育的手段加到学生身上的,而是由学生自身的需要产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氛围,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情感体验。这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更是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五环节”教学法,即通读本节课教学内容;重点准备部分内容;分组讨论准备的内容;交流各小组的内容解析与学习心得;互相质疑与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创设了一种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打破了原来的就座方式,让学生前后排面对而坐;我也从讲台位置走到学生中间去;我与学生的信息传递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单向灌输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禁锢学生思维的枷锁被打破了。学生们思维活跃,讨论积极热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也高涨起来。有的查找课本,有的赶忙翻阅各种资料,甚至有的拿出电子词典。我也在小组之间来回帮忙,指导他们作发言总结。同学们受课堂气氛的感染,问题越提越多,回答越来越完善,感受也越来越深刻,教育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5.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思品教师大多是没做班主任且担任多班教学任务,与学生个体的接触机会较少。要加强思品教师与学生的联系,教师一要多花时间去了解、去沟通,二要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品教师应努力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有高尚的品德和渊博的知识,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服,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讲《面对诱惑,学会说“不”》这一课时,我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不吸烟,不酗酒,不赌博,并承诺请学生随时监督。我还经常在课堂或课余与学生作体态和语言交流沟通,慢慢感化学生,如此一来,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了,大大提高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虽然,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非朝夕之功,但只要思品教师充分认识落实这一目标的重要意义,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新路,思品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一定能够很好地落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13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