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意境欣赏中的情感教育引导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郑春梅

  摘 要: 学习古诗,重要的是从意境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心理健康发展,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 古诗教学 意境 想象 联想 体验
  
  语文教育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情感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如何使人的情感得以健康发展?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意境,“意”是主观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一个三维的艺术图画。在一般的作品中“意”不能直接说出,需要借外物来表现;“境”不是纯客观的物象,需要由意而触发。所谓意境可以说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境界,一幅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艺术图画意蕴丰富,启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使“诗情画意”充满课堂的空间、占领学生的心灵。
  一、意境想象中陶冶情感
  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的再创造。读意境优美的词,就要有丰富的想象,在丰富的想象中理解作者的情感。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几幅优美的移动画面:竹席怀情,小船忆情,雁鸣寄情,托月献情,把读者带入静美的意境,融情于景,读者可以在丰富的想象中分享词人对自然美的感受,理解词人早期闲适的生活,对丈夫的刻骨相思和夫君离别后难以排遣的离愁心绪。“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把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思念点染得生动、洒脱,意境朦胧,笼罩在月光秋意之中。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人物的形象和生活美,在这美的意境中再现,鲜明、形象、真切,如在眼前。“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凄凉意境,令读者与作者共销魂、齐断肠。苏轼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营造成美的意境,通过情景的想象使读者真正理解词人夫妻如胶似漆的恩爱和对早亡妻子深切怀念之情。宋末元初词人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底,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也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词中少年听雨的意境:春雨、歌楼、红烛、罗帐,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心境;壮年听雨的意境:秋雨、孤舟、孤雁、西风,是壮年漂泊离愁悔恨的心境;老年听雨的意境:夜雨、僧庐、鬓白、独自,是老年凄凉感伤悲慨的心境。三幅听雨的意境是他少年浪漫、中年漂泊、晚年凄凉人生体验的写照,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由此可以想象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膻变轨迹。朦胧而多姿的雨啊,你凝聚了词人多少人生梦幻及幻灭的历程。
  二、在意境联想中理解情感
  理解意境需要想象,理解情感更离不开想象。有了丰富的联想才能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脉搏,理解其表达的真实情感。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当时正值盛唐,黄鹤楼下,千帆竞发,而诗中给我们的意境是:孤帆独影,突出了作者只关心朋友船的心境。而再看下去,显性的景观意象背后有一个隐性的视觉,那就是“远”和“尽”。本来近在眼前的船帆渐渐远去,变成了影子,但眼睛还是专注着;越看越远,越看越出神,越看越发呆,最后是“碧空尽”,看到帆影消失了,还是在看。这里动人的不仅是语言之内的意境,而且是景之外的目光追随到固定。这个追随到固定的内涵,就是情。这个景语才是深邃的情语。望着消失的孤帆,已经够情深意浓的了,可是还没有完:“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个“唯”字的意境,反映作者心中只有长江在流,只看到长江在流,这里暗示着一双眼睛,朋友的船帆越小,越难以辨认,越是专注,专注到帆影已经消失了,目光还盯着那一片空空的流水。离别忧愁到让他发呆了。这种意境给人联想的是:眼睛、心灵、感情是实实在在的。马致远的小令《秋思》的意境更为典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写出九种事物,如何从中领悟其意境呢?就得联想了。“枯、老、昏”,描述“藤、树、鸦”的特征,就有深秋晦暗的暮色里,那枯藤老树上,晚归的暮鸦在巢前枝头上盘旋着,小桥流水旁人家透出温馨的光亮,乌鸦归巢,家人团聚,而苍茫的暮色里、瑟瑟西风中,奔波在古道上游子尚不知投宿何方?这是一幅深沉悲凉的立体画面,寄托了天涯游子孤寂无依的情怀与心境。通过联想,读者不由自主地进入诗的意境,对元代读书人地位低下的凄苦情感产生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轻视文化,造就文化沙漠的痛恨。
  三、意境体验中唤醒情感
  诗歌教学要感受作品的意境,以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意境具有体验性特征,在感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通过意境唤起个体的情感体验。意境的创设是作者对生活感悟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创造的,凝聚着作者的生命体验。读者在对作者意境还原,既有作者创设意境,又有读者对意境的理解与体验,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交流。领会作者的意外之意,境外之境。如唐代诗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其中的意境是孤独与悲切。作者内心的孤独、苍凉悲怆的心境,一心报国杀敌的满腔热血,却无用武之地的事实,孤立无援,苦恼而又盼遇圣明的心痛需要读者去还原、回味体验这种情感,它是作者自己瞬间生命体的迸发和哀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其意境苍凉悲壮,心境感奋与感伤,作者当时既有建功立业的奋发之情、昂扬之志,又涌动着失意之苦、难言之隐、无奈之情。我们能深切体验诗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感悟诗人陷入既超脱又无奈的双重情感。体悟诗人豁达豪放的胸襟,在人生道路上失意而不失志的人生态度,理解所透出人尽其才方有社会价值的感慨。再如王维的《使之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线条粗犷,色彩醒目,笔力苍劲,视野开阔,意境雄浑,表现的意境为荒凉和苍茫,使读者感觉到作者心灵的孤漠。一个“孤”一个“落”无不让人如身临其境,体验诗人无穷无尽的情思。
  古诗意境欣赏能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通过意境的想象、联想、体验,开发学生的思维方式,丰富学生的心灵情感世界,拓展精神空间,使学生的个性获得健康的发展,受到人生观价值观的启发,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31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