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诗词中意境美的策略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古诗词意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想象力。古诗词语言简洁、凝练,但是能充分表达诗人的情绪和描写的画面。学生面对古诗词,不能单单只是理解,应该在理解的层面上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深入探究诗句的言外之意,慢慢提升自己的想象力。古诗词的音律美、意境美和色彩美使人陶醉。诗歌配乐吟唱,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熏陶。为很多学生打开了古代诗词之美的大门。
【关键词】古诗词 音律美 意境美 色彩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1.023
古诗词的教学,历来为教师困惑,从小学开始,熟读成诵似乎成了一条通路。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古诗词教学开始过度强调知性分析,教师重视应试成绩,提供给学生问题解决方式,缺乏古诗词的美感,忽视了学科特点。
教师对古诗词的逐句讲解,似乎是做到了对古诗词的重视,过多的翻译影响了对诗词的鉴赏。甚至有些用片面的观点评价古诗词,硬性地给学生灌输现成的结论,造成学生理解的偏误;过度重视考试成绩,造成了古诗词的学习出现了过度理解的现象,不仅给学生增加难度,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而且使学生更难欣赏到古诗词的美。为此我们应该重视古诗词中意境美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阶段古诗词意境美教学的重要性
1.古诗词意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想象力。古诗词语言简洁、凝练,但是能充分表达诗人的情绪和描写的画面。学生面对古诗词,不能单单只是理解,應该在理解的层面上加上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深入探究诗句的言外之意,慢慢提升自己的想象力。青春期的孩子,有着天马行空的思想,他们本身就有着极强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将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学生想象力培养的一个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联想、去补充,以构成想象中的画面。
2.古诗词意境美教学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古诗词的音律美、意境美和色彩美使人陶醉。最近很多学校推行的“素读”法,诗歌配乐吟唱,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的熏陶。为很多学生打开了古代诗词之美的大门。既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美的能力。
对于大部分初中生而言,他们所形成的审美体系还不够完善。我们通过古诗词意境教学可以弥补这一点,帮助学生完善审美体系,真正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3.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道德修养。”深刻的情感体验,美好的生活愿望,淳朴的心灵世界,高雅的审美理想和纯熟的艺术技法组成了中国古诗词独特的意境。激发了学生对文化向往,增加了文化底蕴,提升了精神境界。屈原的“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无不充溢着强烈的民族情感。李白追求生命自由意志的道家思想,陶渊明笔下纯美的人间生活场景和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等。诗词意境中蕴涵的厚重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让他们体会到人与国家,与他人,与自然那种亲切自然的情感,使学生的人格更为完满,精神更为健康。
4.古诗词意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课程标准》提出:“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起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古诗词意境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是无可置疑的,没有想象和联想就没有诗词意境教学,读者进入诗词意境中,首先见到的是多个人、物、事,然后对意象进行想象和联想,在此基础上于脑中形成意象的表象或具体形象,再将这表象或具体形象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总体形象。
如《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仅选了秋天的荒野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三个事物,但景物的代表性却启人遐思,给人留下广阔的创作空间,呈现在人面前的是一片萧瑟凄凉的秋景。这就需要读者的想象力去填补景物之间的空白,使各种孤立的事物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呈现出特定的意境,古诗词意境教学有利于形象思维的发展。
二、初中古诗词意境教学的策略
1.通读之后,抓关键词句。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妙词佳句。找到最能引发读者情思的词句。如教学《虞美人》,把握一个“愁”字,这“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汪洋恣肆,无穷无尽,学生就可以去体会李煜的亡国之痛对这些关键词句的反复品味,学生心中就会激荡起与诗人、诗作相关的深切感受,感情诵读也就水到渠成。
2.理解之后,抓思维方式。在古诗词的形象世界里,语言环境不等同于一般作品“上下文”的简单链条式结构,而是一个由形象体系互相渗透着情感的立体式多维空间存在。所以教师还应点拨学生从多角度、多方向伸展思维触角,让学生顺利地把握住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吃透那些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长的普通词句。只有把每一个意象由集中到分散,由分散到集中细细品味,才能让学生越发感到诗人的心境,更能从整体上肯定、强化诗的意境。
3.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诵读为主线,串联感受、理解、领悟与扩展,始终把学生的吟诵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示范引导,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合作,开放发散,拓展创新,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和谐发展。不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是通过学生自由的联想与想象去感悟诗歌的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创设情景是现代教育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协助学生尽快掌握课文内容。但它也有一个缺陷,往往会造成学生对课文情景认知的单一性。实际上很多人同读一首诗,其脑海中造成的形象是各不相同的。比方《游子吟》这首诗,有的学生想象的意境是儿子睡在床上,母亲在床边灯光下给儿子缝衣服;有的想象的意境是儿子在灯下看书,母亲在灯光前缝衣服;还有的人想象到意境则是儿子到临行时穿着衣服,母手拿针线在儿子身上缝补。因此,依照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的原则,两个方面各取所长,以补其短,以此取得古诗词教学的最佳效果。
古诗词的意境美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初读的引导。读,是学习古诗词的开始,良好语感的形成对于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尤为关键。读的基础之上再深入理解感受,鼓励学生联想想象,自由表达见解,逐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本文系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9051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