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揭开美的面纱 探寻美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朱自清笔下的“荷月世界”是有着现实基础的、蒙上了作者主观色彩的一个“梦”,是作者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美梦;精神家园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2-0150-01
  一、揭开“美”的面纱
  师:朱自清先生细心观察,用心体悟,用一支生花妙笔精雕细刻,描绘出一片宁静淡雅、朦胧纯洁的荷月世界,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据说,当时不少人看了朱自清先生描写的荷塘月色后,也心生向往,到清华大学寻找那一片荷塘,但是,结果却大失所望,因为他们所见的和所读的荷塘相比,简直有云泥之别。对这种现象,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生1:艺术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所以游人找到的只是原型而已,不是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
  生2:因为前去观赏时的心情不同,所以所见景色也不同。
  师:有道理。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万物皆着我之色彩。也就是说文中的荷塘月色是蒙上了朱自清先生的感情色彩的,下面我们就来体悟作者的情思,揭开这片至美荷月世界的面纱。当晚朱自清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的荷塘呢?请看这个句子“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这是朱自清去荷塘之前的一句心理独白,你从中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生3:他用了“总该”一词,表明作者是怀着期待、渴望的心情去观赏“荷月”的。
  师:是的,正是因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太需要用美来安抚自己不静的心,当他带着这种强烈的心理期待去看荷塘月色时,我们可以推想,无论那晚真实的荷塘是怎么样的,在他眼里一定是比真實的荷塘要——
  生:美。
  师:也就是说,他笔下的荷塘经过了作者的——
  生:美化。
  师:美化、过滤,它是美于现实荷塘的,它不是让人看得十分真切的,所以后文就出现了薄薄的雾、淡淡的云、笼着轻纱的梦。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一片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做的有现实基础的一个——
  生:梦!师:一个“美梦”。那么那晚的自由、那晚的那个“梦”是持续存在的吗?
  生:不是!师:何以见得?请结合文本来分析。
  生4:我找到了这一句:“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个“且”字,意思是姑且、暂且,这就暗示出这个“美梦”还是一个短暂的梦。
  生5:还有这一句“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中有个“好像”一词,这个“好像”也暗示出作者知道那晚的自由只是暂时的。
  师:正如刚才同学们分析的,作者怀着求静求美的强烈期盼去了荷塘,得到了美与静的享受,但是写完荷塘月色的安静之后,后面就一定会出现情思的转折,是哪一句?
  生:“热闹是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师:热闹的蛙声与蝉声也是自由的生命,而作者在现实中是不自由不宁静的,那他的求静之旅就此结束了吗?
  生:“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师:大家在后文找出来了一些表达作者心理感受的句子,下面请两位同学分开读一下这些句子。
  生6、生7分读以上语句。
  师:大家听了两位同学分读的心里独白有什么感觉?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8:感觉作者一直在矛盾挣扎,一会得静,一会出静,不断地在求静,也在不断地失去这种宁静。
  师:是的,“荷月世界”,只给了作者暂时的宁静与自由,现实世界的种种烦恼,还如那微风一样,乘隙而入。所以这是一个短暂的终归要醒来的梦,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有着淡淡的喜悦也有着淡淡哀愁的梦。它美得让人感动却也让人心疼,它美得那么清雅也美得那么忧伤。
  二、探寻“美”的意义
  师:请大家回看我们刚学完的第四、五段,想一想“荷”与“月”有没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9:我看到预习学案上有一些关于荷与月的诗文,荷被称为净友,出淤泥而不染,是高洁的;月光也是皎洁的,高远的,它们的本质特点都有高洁之处。
  师:这两个意象都是不染纤尘的,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为什么在心里颇不平静的时候,朱自清先生选择去观赏荷塘月色来求静呢?于朱自清而言,这一片荷月世界意味着什么?
  生10:精神家园!师:何以见得?
  生10:我想到以前所学的一些古诗文,比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实莲也好,菊也好,都体现了作者的一种情志,一种审美追求。所以我认为这篇课文中的“荷月世界”也代表了作者的精神追求,是朱自清先生的精神家园。
  生11:我也认为这一片荷月世界就是作者的精神家园。我看到预习学案中朱自清改名的小故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后来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灰心,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再联系文中这次他的求静之旅是走向了月下荷塘这样宁静、幽雅的地方欣赏月与荷这样高洁的意象,可见他是把这片荷塘月色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的。
  师:正如海德格尔说,我们怀着永世的乡愁去寻找心灵的故乡。这一片荷月世界就是一方净土,是作者心中的心灵栖息地、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郭见明.潜心会文,探寻美的言语表达[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5(1):31-3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60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