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江南最美的风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下雨了,江南的雨天总是很美的,宛如一朵初放的百合,清新,淡雅。
   雨前,可不是这样。雨前的江南如一幅脱水的中国墨画,灰白的纸上牵扯着几丝淡淡的墨迹,无奈中夹杂着几分寂寥。此时,你若站在石桥上,只是单单地去寻找风景,你一定会大失雅兴,兴败而归!因为这个季节,就算你在石头缝里也休想找到半分生机与希望,满眼风光就如十八世纪的剪影,黑与白交错滋生。但是,假如你不忽略桥下那汩汩流淌着的一汪清泉,你就会找到一道亮丽的风景:她不知疲倦地向前流淌着,不管季节的更替,也不管万物的荣枯,永远是那样,于微微波澜中泛着丝丝绿意,把一股股暖意升腾弥散在空气中,这着实会让你惊喜不已,并为之感动。
   下雨了,就不一样了!
   雨后的江南,或许告别了那份单调和寂寥,染上了姹紫嫣红的色彩。屋宇纵横处、黛瓦粉墙间无不春意盎然,“乱花渐欲迷人眼”用这诗句来形容雨后的江南真是一点也不过分。江南草长,群莺乱飞,人们往往也仅陶醉于这样的风景。而我,却常常在意于那些对于人们来说,或许微不足道的风景。你看,那石桥的台阶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蔓延成一片绿色。那毛茸茸的绿藓,不经意间竟占领了石阶上的大片领地,抢先一步在游人之前登上了桥头。它虽然不是装扮春天的主角,作为配角,它不自怨自艾,它也不管人们是在意还是不在意它。当鲜花和绿柳在春风中炫耀她们的风姿时,苔藓却默默无闻地一步一步地向四周扩散着它的绿,和春天融合得是这样的协调自然。看到苔藓,你就会想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那份清幽春意;你就会看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那份荒凉春意;你还会感觉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那份繁沓春意。无论苔藓让你感受到的是哪一种春意,单单苔藓的这种执着、朴实、平淡和旺盛的生命力,就足以超越常人眼中的那些风景,不得不使人感动。
   倚桥观望,江南的雨景已与过去大不相同。但是,依旧不变的只有那汪清泉静静地向远方流淌。清澈的流水恰如一双灵动的眼睛,绿得那样深邃。仿佛所有的色彩都已沉淀在水底,让人回味。我的心不禁为之一动:在繁花似锦、绿柳夹堤的江南,我竟能被这样一汪清泉所感动!在花繁叶茂、烟雨如云的春天,我竟能被这一袭苔藓所感动!因为在我心目中,我觉得那一汪清泉和一袭苔藓才是江南最美的风景!
   试想:心的本色莫不该像那清泉和苔藓?心有所动,或如朗月照花,或如深潭微澜。败,仍滴水穿石,江流入海;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
   倚桥观望这江南最美的风景,我感动不已……
  教师点评
   这篇习作有两大亮点:其一,交错对比,诗化意境。本文紧扣文题中的“最美”这一关键性的字眼,撷取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清泉”和“苔藓”这两个主要意象,用它们来象征“生命”和“希望”,把自己为之所动的真实情感抒写在这不足千字的尺幅中,赞颂了“清泉”和“苔藓”的执着、朴实、平淡和旺盛的生命力。文章采用順叙与插叙交错的手法,把雨前江南的单调枯燥之景与雨后江南的繁荣艳美之景进行对比,用环境的“变”与“清泉”和“苔藓”的“不变”来凸显主题,并以诗化的语言营造意境,展现了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致。其二,意与境谐,情采兼备。本文选取与主题契合的意象,构置组合画面,将作者内在的“意”和外在的“境”巧妙融合起来,营造出了一种诗情画意、意与境谐的艺术氛围。文章语言生动优美,想象联想丰富;结构清晰井然,主旨显豁突出,是一篇情采兼备、文质兼美的散文佳作。
  (指导教师:王代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88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