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风景在身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三学生很容易就可以以“没有时间阅读”作为自己“无知”的借口。但是退一步讲,即便高三一年中真的紧张得没有时间听广播、看新闻、读报刊,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努力去发掘,就会发现:课文是高考作文素材的汪洋大海,语文练习、语文试卷是高考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下面笔者结合自己高三作文教学实践,谈谈在作文辅导中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几种方法。
一、语文课本——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学生都搜肠刮肚地想素材找词句,却恰恰忽略了身边最熟悉的那部分——语文课本。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苏教版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近140篇文章,如果再加上“读本”,共有500多篇。课文绝大多数都是久经考验的名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你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直到单元小结、课下注释,课文链接,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
比如说抒情: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里的这句“沉默呵,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为什么不在抒发自己愤懑情感的时候用进去呢?
再比如想表达人类作为个体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时,是否想到了苏轼《赤壁赋》里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呢?
再有想表达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落寞时,完全可以借用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样一写,情感全部流露,而且无形中还充满了一种气势,使文章顿时增色不少。
比如说哲理:韩愈《师说》中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一蕴含着一定哲理的择师观对我们就是一种很好的启发。
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对于为政者无疑是当头棒喝。我们如果在写到一些时政话题想要表达自己的希望时就可以引用这句来提高文章的说服力。
而且学过的一些事例既能給我们以启示,也能成为我们笔下的素材,比如司马迁:史学家,受宫刑后,发愤著《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老舍:人民艺术家,“士大夫不可辱”的知识分子形象。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让一切健康但虚度光阴的俗人感到羞愧。
另外,学过的美文也可以成为我们思考运用到文章中的素材。
《滕王阁序》:勇于并善于表现自己是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一项素质。王勃路经滕王阁,毫不推辞,一挥而就,写下了语惊四座的美文《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些精彩的语句,使得他在文学史中占有光辉的一席。
《拿来主义》:①半个世纪以前,鲁迅先生就教导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要吸收中外有用的文化遗产,大胆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可用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话题)。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都要如此。由于对外开放过程中鱼龙混杂现象的存在,加之一些腐朽思想观念抬头,于是,近几年社会上也出现了拜金主义、包二奶等丑恶现象。
二、语文试卷——雪中送炭
就目前高考语文试卷的构成来看,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社科类文本阅读可以直接为高考作文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毋庸赘言。有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能充分运用试卷上的论据或者佳句,尤其是排序仿句部分,使文章增色不少,这就是一种很聪明的办法。
语言基础知识的识记,是积累建筑作文殿堂的材料,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作文片段的单兵操练。扩写、缩写、通顺、连贯、得体、简明、修辞等的训练都可看作是作文片段练习,把每一段写好,一篇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人就是要不断的工作,孔子说:‘生无所息。’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屈原《离骚》说:“, 。”
这是一道名句默写题,所有篇目都在初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过,而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便是“人生要积极探索、努力奋斗、执着追求”这一观点的绝好论据。当讲到这道题时,我告诉学生,首先,你应该正确填空;其次,把这些文字稍稍组合便是一篇文章的绝好开头。
“孔子说:‘生无所息。’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屈原《离骚》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余秋雨说:‘行者无疆’。我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劳作。’”
平时,学生如果没时间阅读书报,就要养成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利用早读的时间把阅读思考所得及时记录下来,这就是很好的素材。在积累中,还要注意新颖、健康、积极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总之,作文在考场,功夫在平时。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学勉中学(31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28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