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向着辉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洁

  摘 要: 解读和把握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感是了解和演奏音乐作品的重要环节。肖邦的作品中不但所含音乐内容广泛,而且体现了其鲜明的思想,张扬着肖邦的个性、叙述着优美的爱情、迸发着其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民族之情。肖邦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音乐语言的创造者之一,在音乐语言上进行独创性构思的同时,能不断地挖掘和发挥钢琴乐器的表现潜能。他把许多音乐体裁提到了新的创作空间,肖邦的两首钢琴协奏曲,是他的钢琴与乐队作品创作的加冕,代表着浪漫主义协奏曲的理想的结构形态,是这种形态的最高的具体体现。在这两首钢琴协奏曲中,在古典曲式的背景上,很明显地表现出一种深化了的、早期浪漫主义诗学的潮流,而辉煌风格是这两首作品的出发点和钢琴部分外包装的效果极好的手段。
  关键词:肖邦 钢琴协奏曲 情感 风格特征
  
  一、序言
  弗雷德里克・弗朗西斯克・肖邦(Fryderyk Franciszek Chopin,1810―1849),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年流亡至巴黎并在那里度过了他的一生。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涉及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钢琴协奏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舒曼美誉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肖邦在20岁前就创作了他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不过,此后他再未尝试这类大型的管弦乐作品。肖邦的这两首钢琴协奏曲就这一题材而言,并无什么过人之处,行家们认为这两部作品在管弦乐与钢琴之间很不平衡,实际上成了管弦乐为背景的钢琴演奏作品,但不容否认的是,这两首协奏曲是典型的肖邦风格,它们绝不会与其他人的作品相混淆,而且其中的钢琴部分美妙绝伦,包含肖邦最美丽晶莹的旋律,这是任何人都可以感受到的。这两部作品中也蕴涵着青年肖邦真挚的初恋情感,那种朝气、青春的感伤和动人的幻想都非常迷人。
  二、e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肖邦e小调第一钢琴曲作品第11号,创作于1830年,出版于1833年。1830年之前,是肖邦一生音乐创作的起始点,作品中民族音乐风格凸显。这一时期创作的《第一钢琴协奏曲》与《第二钢琴协奏曲》富有浪漫主义气质,具有民族民间风韵,情绪明朗欢快,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热烈向往。
  1.第一乐章
  庄严地保留了古典协奏曲第一乐章所惯用的双呈示部,由乐队演奏的第一呈示部向协奏曲介绍了这个乐章里的重要音乐形象,从头几个音起就以其与众不同、坚定果敢和语汇精炼而令人惊讶。主部和副部的呈示非常简略,让人感受到莫扎特以来的协奏曲创作传统。钢琴在乐队沉寂后显现出来,标志着第二呈示部的开始。主部主题是一支从容悠扬的旋律,它凝神沉思的已经令人深深沉醉其中。钢琴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乐章的情绪和色彩,就连乐队的衬托也显得不太重要了。副部与主部相比,更像是一首精致的田园诗,它所追求的不是与主部形成对比,而是在寂静中倾吐个人的心声,随着连接部流动音型的加入,音乐变得越发活跃,辉煌的音响在钢琴的高音声部奏出,仿佛天幕上高悬的星斗。一个洪亮的e小调和弦最后终结了肖邦《e小调协奏曲》庄严的快板乐章。
  2.第二乐章
  浪漫曲。新协奏曲的柔板是E大调。这不该是强有力的,更该是浪漫的、平静的、忧郁的,它应造成一种印象,是在美丽的春天,然而是月光下的某种思索,具有夜曲风格。主题如歌性格,由两部分构成。其后半段以B大调开始,间奏后进入激动的中段,以强音出现升C小调略呈灰暗的新主题。此主题奏完后以升G大调回到仍装饰得很复杂的主题后半段。尾奏使用序奏部材料,以音阶与琶音三连音轻快的动态装饰,然后像烟雾消失般结束,在一片寂静中慢慢隐去。
  肖邦把浪漫曲当作柔板给了我们,浪漫曲在乐队几小节演奏后就变成了钢琴独奏,它令人赞叹的纯朴缓缓地安抚人们的心灵,这是被充满力量和生气的第一乐章激动起来的心灵。这里最主要的是肖邦表现了自己天才的令人称奇的创造能力,在长达七页的乐谱上仅有一个乐思,瞬间都未脱离过所赋予这乐思的性格,而且它始终是新鲜的、引人入胜的。
  3.第三乐章
  活泼的快板,回旋曲,E大调。富有波兰民族风味,钢琴的表现十分辉煌,并不断插入乐队的灿烂呼应。肖邦在乐章前写下的标记恰当地说明了末乐章主部主题的性质:纯朴、极其典雅。主部主题热烈、欢快、带有误导色彩的旋律令人想到民间舞蹈,在这之后有个短小的过门,乐队部分强大的音响和钢琴部分灿烂辉煌的技巧都与主部形成对比,连接部的音乐轻巧异常,这不仅是由于旋律纤巧、和声及钢琴肢体清澈透明,而且由于旋风般的三连音进行所造成的效果,副部继续着节日般的欢乐气氛,它好像是一幅田园风情的绘画,你可以从中听到鉴定的顿脚声,眼前很容易浮现出舞蹈者们的姿态和动作,三连音的动机再次出现,产生妙趣横生的反复进行,插入的方式极有莫扎特的魅力,结尾是华丽的尾奏,展现了短句的多次重复的效果,以钢琴奏三连音音阶性乐流结束。
  三、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肖邦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作品第21号,创作于1829年,出版于1836年。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是部“爱的交响乐”,肖邦创作它时仅19岁。他也曾直言这部作品“是在幸福的日子里完成的”。
  1.第一乐章
  协奏曲第一乐章由小提琴庄严而优雅地拉开帷幕,这是一支从容、悠扬的旋律,和声部分纯朴自然,焕发着青春的光辉,强调出生活光明和美的一面,其崇高、优雅地意境令人神往,其中掺杂的几分忧郁音调,纯属青年人浪漫的想象。钢琴一进入就散发出了晶莹剔透的光彩,一路洒下“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主题被轻柔的奏响,欲说还羞地道出心事。很长一段时间内,弦乐的声音几乎完全听不见,肖邦似乎生怕乐队打扰了他的“表白”,固执地命令钢琴一个人独自吟唱。华丽的钢琴独奏,展开了广阔的音响世界。奇幻的色彩,细腻的旋律,加上钢琴键盘上不尽奔流的音符,使展开部变化出丰富的神情,钢琴休息片刻,便又奏出第一主题。圆号与之为伴,弦乐与它同行。再现的乐段变得简洁凝炼,并在钢琴独奏中,更多地融入了年轻作曲家对爱情的幻求。第一乐章在管弦有力的和弦中结束。
  2.第二乐章与第三乐章
  小广板与活泼的快板。F小调协奏曲最后一个乐章紧接attzcca第二乐章,虽然肖邦没有标示,但已被演奏传统将其固定下来,因而只是一个诠释问题,它的正确解决证明了独奏者和伴奏乐队具有敏感的审美力。在小广板乐章大调和弦的声音消失后,进入结束乐章小调调性的阴影时,要求温文尔雅地弹奏“单纯而优雅”的段落,并能升华地展现出这里存在的民间因素。这个柔板乐章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华沙音乐学院少女康斯坦茨娅缱绻的深情,而活泼的快板乐章是舞蹈性的,清新的气息中隐约预示着翩然起舞的冲动,但不是维也纳的华尔兹,而是波兰的玛祖卡。肖邦把蕴于心底的爱,化作郁积情热的音符,犹如火焰灼灼燃烧着这两个乐章。弦乐与木管乐遥远地轻声对话,像是怯懦的作曲家那种空幻的自我絮语。但独奏钢琴从深深的低音区渐渐燃起了热情的火苗,它在颤音上跳动,在和弦中飘曳;肖邦心中的爱情之声,化作八度奏出的旋律,显得格外纯洁真挚。接着,这个主题便幻影一般隐于钢琴闪烁的音响光辉之中,统丽柔美的曲调,像是黑发碧眼少女,迷离地掩映在钢琴诗人诚挚的抒情诗行之中。中段,肖邦的热情终于得以酣畅地渲泻与倾吐。钢琴上的滚滚春潮灌耳而来,那时强时弱、时涌时敛的音响,筑成了肖邦心灵中一座充满春意的爱情水晶宫。再现的爱情主题,依如呈示时一样,由钢琴明晰地卖出。但大管同它的亲切对话,似乎给了单恋作曲家一丝慰藉。钢琴的双音,犹如星光闪烁在夜色浓重的天幕上。爱情的夜曲正要在弦乐与木管的呢哺絮语中结束。钢琴突然以一个强劲的低音,引来一串缓缓而起的三连音,攀援到稳定的降A主音上。索回的余音又在作曲家心中映出恋人的袅袅丽影。钢琴灵巧地奏出圆舞曲式的主题,一下子把人们从缠绵悱恻的爱情中带到了更广阔的生活天地。在弦乐同音反复节奏中,钢琴粗犷地奏出第二主题。活跃的三连音把人们带到火热的玛祖卡舞蹈的行列里。宏大的管弦乐队戛然而止,圆号用玛祖卡音调唤来钢琴的华丽结尾。肖邦对祖国和民族那火一般炙热的感情在玛祖卡舞曲所独有的三连音节奏中涌动,将自己心中那段恋情融入到了对民间音乐的大爱之中。

  e小调协奏曲与f小调协奏曲均属于肖邦的早期作品,情绪明朗、抒情,充满着幸福、希望和青春的欢乐,写作手法简单,风格华丽幽雅。肖邦的音乐是从波兰民族的土壤中生长的,他吸收应用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素材,经过创造性的改造而形成了他独有的音乐语汇。他把民族的音乐与欧洲音乐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种可称之为波兰民族的并具有世界性的音乐。肖邦一生的创作,体现了一位作曲家在吸收欧洲古典音乐精华的同时所走过的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历程。他的钢琴音乐具有异常新颖、细腻的织体,独具魅力的旋律和色彩丰富的和声语言,显示了他吸收和处理民族民间音乐素材的深厚功力,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肖邦风格”。
  肖邦在波兰大地的深处发掘出了最珍贵的宝石,他将其变成了我们宝库里无价的瑰宝。肖邦,大概是第一人,把这最具魅力的精神产品交给了波兰农民,因为那是美之精华;他,是诗人、是魔法师,是人们灵魂的威力巨大的统治者。他把一切等级都拉平了,不是在日常生活的低下水平上,而是在很高很高的、最为高尚的感情的巅峰之上。
  
  参考文献:
  [1]路德维克・勃罗纳尔斯基(Ludwik Bronarski).肖邦创作简论.1963.
  [2]尤瑟夫・霍明斯基(Jozef Chominski),特雷萨・图尔沃(TeresaTurlo).弗雷德里克・肖邦作品目录.1990.
  [3]让・雅克・艾丁杰尔(Jean-Yacques Eigeldinger).弗雷德里克・肖邦著.钢琴演奏方法简论.兹比格涅夫・斯科夫隆译.1995.
  [4]亚历山大・弗隆齐凯维奇(Aleksander Fraczkiewicz).肖邦协奏曲的配器.音乐,1952,(3-4).肖邦协奏曲的钢琴织体.肖邦分析,1953,(3).
  [5]达努塔・雅辛斯卡(Danuta Jasinska).肖邦创作中的辉煌风格.转引自马切伊・高温布所编.肖邦风格的变化.1993.
  [6]杨・克莱钦斯基(Jan Kleczynski).论肖邦作品的演奏.1959.
  [7]索菲娅・丽萨(Zofia lissa).肖邦创作研究.1970.
  [8]弗朗茨・李斯特(Franciszek Liszt).肖邦.1960.
  [9]斯特凡・希莱津斯基(Stefan Sledzinski).论肖邦协奏曲的配器.音乐,1955,(1-2).
  [10]康拉德・沃尔夫(Konrad Wolff).钢琴作品的诠释.1987.
  [11]塔代乌什・席林斯基(TadeuszZielinski).肖邦:生平和创作道路.1993.
  [12]马尔采里・舒尔茨(Marceli Szulc).弗雷德里克・肖邦及其音乐作品.198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65410.htm